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国产泛昔洛韦片后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国产泛昔洛韦片后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英国产同类制剂作比较,求得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以四阶优化丁方设计分别交叉单次口服英国产及三个剂量的国产泛昔洛韦片,在0~24h内11个时间点采集血浆及分段尿液,高效液相法测定血、尿中的喷昔韦浓度,并用3P8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泛昔洛韦片后,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表现为二室模型,三个受试剂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英国产制剂及文献数据基本一致。结论:受试药与对照药的药代动力学基本相同,受试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为110.87%。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微透析技术是一种膜取样技术,并需要连接分析装置。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神经生理学研究,用于药物经皮渗透及皮肤中药物浓度的研究中,称为经皮微透析。就近1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经皮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药物对SZ95细胞中A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浓度在0.5~12.5μmol/L之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7.473μmol/L(48h)和2.146μmol/L(72h);丹参酮ⅡΑ浓度在1.25μmol/L~12.5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021μmol/L(48h)和2.250mol/L(72h)。0.125μmol/L丹参酮ⅡΑ作用SZ95细胞48h后,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1μmol/L和0.1μmol/L隐丹参酮以及1μmol/L丹参酮ⅡΑ对SZ95细胞AR mRNA的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P<0.05,P<0.01)。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外用维甲酸类药物低浓度时即具治疗作用,渗透不足并不影响疗效。因此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为皮肤药物分布模式、穿透途径、皮肤代谢、系统吸收及排泄方式。维甲酸类的皮肤药代动力学依化学结构而不同。但共同的特征是均有较高的皮肤浓度。向系统扩散慢且少,系统负载量很低或难以测出。外用维甲酸类的药代动力学明显优于系统用维甲酸。它们能定向作用于靶位,系统毒性大为减轻。  相似文献   
5.
5年期间(1977年1月~1982年1月),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抢救病区(NICU)收治了145名B组链球菌(GBS)移生的婴儿.这些婴儿中的87名(60%)被确定为垂直传染了GBS;其中43名婴儿(49%的)GBS移生程度为中至重度.145名婴儿中有21人为早期发作的GBS病(发病率为14.5%).在GBS中至重度移生的43名婴儿中有19人患早期发作的GBS病(发病率为44.2%),而轻度移生GBS的44名婴儿中仅有2例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水解生成的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65株8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标准株及酿酒酵母标准菌株8株的酵母相全细胞完全酸水解产物中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同时测定了46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并与标准株进行了比较。结果经Tukey法统计处理,可将9种菌分成5个同质性亚群。经t检验比较,酿酒酵母和8种念珠菌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该比值结果能在属水平区分念珠菌和酿酒酵母,并可将8种念珠菌分为4个同质性亚群;且经临床分离株验证,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叠氮胸甙(Azidothymidine,AZT)由于其能通过血脑屏障且口服吸收良好而被视为一个有前途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最近在美国进行了一次包括约280名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试验.这些病人都在过去的四个月中至少有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作.但已恢复且健康状况较好.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半病人服用AZT,剩余的一半病人则用安慰剂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8.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根皮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单体。该单体系由柱层析分离出的一种粗结晶,经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mp 304~308℃ (分解)。根据其化学反应、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数据,确定其分子量为472,分子式为C_(30)H_(48)O_4,并推定其化学结构为3β,15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33例及其中16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设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并将检测结果与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 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XCR3 mRNA表达水平为1.12±0.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28, P <0.01)与治疗后患者(0.57±0.61, P<0.05 ),并与PASI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 =0.516, P<0.05);而中性粒细胞中CXCR3 mRNA表达水平为1.72±1.68,与健康对照组(1.27±1.17)及同一组患者治疗后(1.27±1.01)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CXCR3可能主要通过活化与趋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高效液相-紫外(HPLC-UV)测定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黄芩苷胶囊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对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单剂量交叉口服黄芩苷试验胶囊和参比片750mg,血浆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后,进行HPLC-UV测定。结果:受试及参比制剂中药物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91±s33)μg·L-1和(86±29)μg·L-1,tmax分别为(7.4±1.3)h和(7.4±1.0)h,AUC0~24分别为(586±233)μg·h·L-1和(579±173)μg·h·L-1,AUC0~∞分别为(616±249)μg·h·L-1和(613±180)μg·h·L-1。黄芩苷试验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验胶囊与参比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