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秀 《中国医疗前沿》2013,(18):109-109,108
目的探讨使用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将采用华法林治疗的801%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它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咳嗽多为持续性干咳,特别是晚上就寝时或凌晨时明显,发作频繁、剧烈,很多病人伴有咽喉发痒。常因感冒、冷空气吸入而诱发并加重,也可因接触花粉、尘埃、某种食物而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县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方法根据单县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2007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24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6.77%,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98.39%。麻疹确诊病例为106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3—5月份。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成人均有发病。结论该县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乡镇影响全县麻疹发病水平。应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2001年12月,我院将纳洛酮与可拉明联合应用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52~74岁,平均68.5岁,其中并发肺性脑病5例;对照组38例,男26例,女12例,51~72岁,平均67.6岁,其中并发肺性脑病5例。两组患者病情、血气分析和一般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纠正酸中毒、氧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纳洛酮1.2~2mg(体重<50kg给予1.2mg,50~70kg给予1.6mg,>70kg给予2mg)加入250m l液体中静脉滴注,滴速0.187~0.37…  相似文献   
5.
植物表达系统生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正在成为生产疫苗的新型生物反应器之一。该文对植物中疫苗的表达方式,植物疫苗的优点及不足以及利用植物生产疫苗的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秀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25-1026
2001年1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肺栓塞(PE)20例,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回顾分析,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胸壁入路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应用经胸入路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人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结果经胸入路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共33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开放1例,头晕、呕吐2例,吞咽疼痛3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胸前皮肤红肿、淤斑1例。切口过度瘢痕增生1例,术中、后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甲状腺的解剖结构,熟练细致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显露喉返神经,良好的麻醉方式,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热、过敏性哮喘等患病人数渐增,发作的严重程度愈演愈烈,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虽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我国,过敏性疾病的状况还不很严重,但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一些较发达的城市。有研究表明,寄生虫对过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已有人将其用于抗过敏治疗。寄生虫抑制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1)寄生虫作为过敏原,能提高人体免疫耐受性;(2)寄生虫可刺激宿主产生一些物质以抑制或缓解超敏反应。由此,研究利用寄生虫进行抗过敏治疗,确有科研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TEGT(Sj.TEGT)的全长序列。方法根据编码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的EST基因片段的序列,设计5’RACE的系列引物,扩增Sj.TEGT的5’端,测序后预测该基因的全长ORF;再以此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Sj.TEGT的全长cDNA。结果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中克隆到1个TEGT相关基因,命名为Sj.TEGT基因。其编码的蛋白的分子质量大约为30ku;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有6个跨膜螺旋区。结论Sj.TEGT是一个新基因,有必要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应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后,引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分子,为血吸虫病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方法感染血吸虫7天后的家免口服蒿甲醚,收集血清,用蒿甲醚预防后的免疫免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成虫 cDNA 文库,并对阳性克隆的插入基因片段进行 PCR 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经三轮筛选,获8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折所获的这8个序列,其中5个序列分别与日本血吸虫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Sj GAPDH)基因同源,其余3个序列为日本血吸虫28kD 谷胱甘肽-S-转移酶(Sj.GST)基因。结论 Sj.GAPDH 和 Sj.28kDGST 可能是蒿甲醚杀伤血吸虫后,引起对再感染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