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反应停起始剂量100mg/d,每周增加50mg,2周后增至200mg/d,至少服用3个月,同时联合地塞米松.结果部分缓解(PR)5例,进步2例,无效3例;不良反应可耐受,轻度便秘多见.结论低剂量反应停(200mg/d)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患者经救治 ,在胆碱能危象消失后 ,迟发性神经病变出现之前 ,还会发生一组以肌无力、呼吸肌麻痹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命名为中间综合征 (IntermediatesyndromeIMS) 〔1〕 。笔者回顾分析 14例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 ,以提高对IMS的认识和抢救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995年 8月~1999年 8月间我院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178例 ,其中发生中间综合征 14例 ,发生率为 7.9%。患者男性 5例 ,女性 9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年龄32 .5岁。 14例患者中 ,服敌敌畏 4例 ,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咽喉反流性疾病与持续喘息的关系,为持续喘息患儿的诊治提供一种思路。 方法 对持续喘息1个月以上且经门诊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没有缓解的60例患儿收入院,并行纤维支气管镜及喉咽部24小时pH值检查。其中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9.93±0.82)个月;根据咽喉反流诊断标准分为咽喉反流组及无反流组;根据气管镜镜下表现分为气管软化组及无气管软化组。 结果 ①气管镜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儿均有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且22例患儿有气管支气管软化(气管软化组),平均年龄为(8.13±5.65)个月;38例无气管支气管软化(无气管软化组),平均年龄为(10.92±5.59)个月,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根据Ryan指数,36例患儿有咽喉反流,发生率达60%。③气管软化组直立位时Ryan指数为197.67±228.19,明显高于无气管软化组(33.76±49.6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4,P=0.003)。④气管软化组和无气管软化组均有18例患儿符合咽喉反流诊断标准,咽喉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81.8%及4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0,P=0.009)。 结论 咽喉反流是引起患儿持续喘息的重要原因,具有气管软化的持续喘息患儿,咽喉反流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的突变率,分析其与患者的血液学特征、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及JAK2V617F点突变情况.结果 68例MPD患者中,检出JAK2V617F突变45例,突变率66.18%;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27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管是否JAK2V617F点突变,MPD患者中PV患者的WBC、TT、Hb及D-D、Fbg均显著升高(均P<0.05);PV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患者的WBC、TT、Hb及D-D、Fbg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PL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D患者发生JAK2V617F基因突变率较高,且阳性突变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计数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老年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年初发AML13例,观察治疗1和2个疗程时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经1个疗程化疗后8例获得完全缓解(CR)(61.5%),3例部分缓解(PR)(23.1%),2例未缓解(NR)(15.4%),总有效(ORR)率84.6%。2个疗程治疗后CR率为69.2%,ORR率76.9%。骨髓抑制比常规化疗抑制较轻,未见严重心、肝及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结论 H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年初发AML效果较好,化疗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自杀病例的特点,探索预防自杀行为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2008年萧山区120呼救中心受理的自杀病例,在数量、季节特点、性别、年龄、自杀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254例自杀病例占出诊27759病例的9.15‰,男女比例为1:2.34,2008年较2007年增长30.9%。64.2%自杀者采用口服毒物或药物。30—44岁年龄段最多,占43.3%。59.9%病例属冲动自杀.5.5%自杀者在救护车到达前死亡。结论(1)高危人群的重点防范、抑郁症的识别与防治可降低自杀率。(2)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如专业性自杀预防机构的建立、院前快速协助与救治可有效阻断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炳如  陈曦  陈幼芬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66-366,36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IL-2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给药治疗:IL-2200万U/次,博莱霉素60mg/次,每周1次,连续注射3次。结果25例有效率88%(22/25),完全缓解(CR)率56%(14/25)。不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胸痛,但少见。结论IL-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38例经常规诊治无明显好转的患儿行纤支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镜下见气管、支气管内膜炎14例;气管、支气管软化8例,气管支气管狭窄4例,气管、主支气管异物4例,管外压迫4例,先天性气管畸形(气管开口异常、气管性支气管等)3例,支气管赘生物1例。≤6个月的婴儿,以先天性气道病变为主(62.5%),而>6个月婴儿,以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为主(56.3%)。结论纤支镜术在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哮喘持续状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的16例哮喘持续状态患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对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的10例哮喘持续状态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气管镜组).观测气管镜检查前1h及检查后6、24 h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呼吸次数、两组患者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镜组患儿支气管内均有中量至大量黏稠分泌物及黏液痰栓,8例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增多,4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例灌洗液培养阳性;检查前1 h PaO2/FiO2、PaCO2、SaO2、心率、呼吸次数分别为255±24、(54±5)mm Hg(1 mmHg=0.133 kPa)、(89.2±2.6)%、(148±10)次/min和(50±6)次/min,检查后6h分别为319±19、(40±4)mm Hg、(92.6±1.5)%、(128±12)次/min和(35±4)次/min,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镜操作24 h后,气管镜组和常规组PaO2/FiO2、PaCO2、SaO2、心率和呼吸分别为354±21和317±21、(40±3)和(46±4)mm Hg、(93.4±1.1)和(90.1±2.5)%、(125±9)和(138±8)次/min、(34±3)和(43±3)次/min,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镜组和常规组患者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67±22)和(98 ±23)h、(1.6±0.7)和(2.6±0.7)d、(5.0±0.7)和(6.6±1.2)d,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镜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哮喘急性发作病程,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K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5d,治疗前后测定其血清CRP和PCT的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KD患儿治疗前血清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P<0.01)。结论:KD患儿血清CRP和PCT明显升高,IVIG治疗后明显下降,联合检测两者对于川崎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