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医"以痛为腧"学说为依据,从临床镇痛的角度,选择60例单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压痛点治疗组和斜扳法对照组(n=30)。对其镇痛作用进行临床评价和外周疼痛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并得出结论:"以痛为腧"按揉法和斜扳法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以痛为腧"按揉法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镇痛作用的血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血清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而斜扳法的作用结果与之相反,提示这2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影像学诊断的优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检查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27例经超声检查,其中11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经皮胸膜活;10例经CT检查;17例经MRI检查。结果: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肺野内肿块4例,波浪状胸膜增厚、多发性胸膜结节或肿块33例,纵隔影增宽3例,心包积液样改变3例,仅表现为胸腔积液4例。超声  相似文献   
3.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压痛点按揉法对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的镇痛作用,并与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选择2003-02/2004-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住院的60例单侧型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压痛点治疗组和斜扳法对照组(n=30)。压痛点治疗组施用拇指按揉法于患者腰部压痛点和委中(处进行治疗;斜扳法对照组施用腰椎斜扳法。治疗均为2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腰痛疗效的分级表(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腰痛越剧烈)评估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评估疼痛程度,并检测推拿前和推拿后1周两组血清β-内啡肽和P物质水平。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腰痛疗效积分:压痛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高于治疗前(64.77±4.14,40.63±2.93,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也高于治疗前(60.70±5.78,42.83±3.63,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目测类比评分:压痛点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4.71±0.52,8.99±0.26,P=0.0);斜扳法对照组治疗后也低于治疗前(5.59±0.80,8.94±0.27,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高于治疗前[(55.83±5.53),(46.07±5.10)ng/L,P=0.0];斜扳法对照组患者低于治疗前[(46.50±3.72),(49.87±4.38)ng/L,P=0.1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血清P物质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低于治疗前[(34.73±4.98),(37.95±4.66)ng/L,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高于治疗前[(42.04±4.06),(39.92±3.32)ng/L,P=0.19];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①以痛为腧按揉法和斜扳法均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减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②以痛为腧按揉法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降低;而斜扳法的作用与之相反,提示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胸腺间皮瘤是一种澳凶的胸膜原发肿瘤。本文描述了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人均表现为胸膜增厚、结节或肿块病变包绕患侧肺组织。肿瘤在T1WI图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在T2WI图像上,则信号强度稍有增高。病变常侵犯纵隔(10例)、膈肌(3例)、延伸入叶间裂(2例);MRI显示纵隔淋巴腺转移3例。我们认为,当MRI发现以胸膜为基底的不规则性胸膜结节或肿块,累及一侧大部分胸腔,同时伴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推拿镇痛的脑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推拿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应用脑功能核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按揉左侧委中穴前后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和抑制情况。结果按揉委中穴后,一方面可引起左杏仁核、左伏隔核和左、右下丘脑信号升高(P〈0.05);另一方面引起左前扣带回信号降低(P〈0.05)。结论在疼痛处(委中穴)按揉后,能同时影响疼痛回路和愉悦回路,表明推拿与镇痛和愉悦作用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多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显示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通过多层CT对乳腺癌的显示及在诊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探讨多层CT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分析多层CT扫描及重建对肿块本身及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22例乳腺癌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19例,10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8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恶性淋巴结显示12例,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2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乳腺癌性肿块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对周围淋巴结尤其腋下淋巴结和胸肌后淋巴结的显示较为理想;可为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是一项简单、易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气管原发良性肿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气管原发良性肿瘤(平滑肌瘤2例,乳头瘤、息肉和软骨瘤各1例),其中3例行CT扫描,2例行MRI检查。CT/MRI均显示肿瘤起自气管壁,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边界清楚。4例肿瘤阻塞气管腔超过75%以上。2例肿瘤与气管壁有广基底相连,3例基底较窄,其中1例肿瘤穿过气管壁向腔外生长。本文描述了气管原发良性肿瘤的CT/MRI特点,讨论了气管原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我们认为,CT/MRI在气管肿瘤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腺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CT表现特点及瘤内的腺癌,鳞癌成分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我院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腺鳞部,男13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根据病理光镜下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所占比例分为鳞癌成分占优势组(1组)和腺癌成分占优势组(2组)两组。结果:15例中1组7例,2组8例。(1)CT表现:中央型3例,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肺不张:周围型12例,主要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血管集束下及胸膜尾征;(2)肿瘤内腺,鳞癌成分含量与病变的影像分型,大小及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与其他CT表现无明显关系。结论:肺腺鳞癌男性好发,周围型多见;中央型肺腺鳞癌中鳞癌成分占优势,周围型肺腺鳞癌的CT表现与肺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