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鸟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subunit,Gsα)表达与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65例PMP患者病理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和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α蛋白表达,研究Gsα蛋白表达与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65例PMP肿瘤行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Gsα高表达者35例(53.8%),低表达者30例(46.2%)。单因素分析显示,Gsα高表达与下列5个临床病理指标呈正相关:术前肿瘤标志物(χ2=3.68,P=0.087)、术中腹水量(χ2=3.69,P=0.055)、腹膜癌指数评分(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χ2=3.12,P=0.077)、肿瘤细胞减灭程度评分(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χ2=2.72,P=0.099)、组织病理分级(χ2= 5.85,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Gsα蛋白高表达仅与组织病理分级呈独立正相关:高级别或高级别伴印戒细胞的组织病理类型(OR=3.47,95%CI:1.1 ~ 15.6,P=0.02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8.08,95%CI:2.42 ~ 26.97,P=0.001)、既往手术(HR=0.24,95%CI:0.07 ~ 0.81,P=0.022)、组织病理分级(HR=3.92,95%CI:1.12 ~ 13.70,P=0.032);Gsα蛋白表达(HR=3.25,95%CI:1.01 ~ 10.5,P=0.048)为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Gsα蛋白高表达与高级别或高级别伴印戒细胞的组织病理类型呈正相关,提示PMP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乳腺癌在发达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已占第一位,且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由于恶性肿瘤具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3],即使是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甚至激素受体状态都相同的乳腺癌,使用临床指引所推荐的同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常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显得极其重要.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发展一项可信度高、重复性好的预后预测系统,提供量化的预后指数,对指导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预后预测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预后预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指标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波形蛋白(Vimentin)在MBC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与上述MBC临床病理特征匹配的16例IDC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病例癌组织中ER、PR、HER-2、Ki-67、E-cadherin以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6例MBC中4例为纯鳞状细胞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伴有非特殊性浸润性癌,7例为梭形细胞癌,1例为混合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1岁,中位最大直径3.8 cm,淋巴结阳性率43.8%;ER/PR阳性率为0,HER-2阳性率为18.8%,13例为三阴性乳腺癌。E-cadherin在MBC组中的正常表达率低于IDC组(0% vs 37.5%,P<0.05);Vimentin在MBC组中表达增加,强于IDC组(P<0.05)。结论:MB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形态学异质性明显,激素受体低表达,分子分型以三阴性癌为主;另外MBC中EMT程度明显高于IDC,故其预后较IDC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不同亚型间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并回顾性分析我国1994—2021年文献报道的185例IVLBCL。结果 185例IVLBCL患者中共活检确诊178例,其中61.8%(81/131)有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受累。首发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高度异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型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型(HPS)29例,其他78例,未知43例。相比HPS型,CNS受累型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率(25.7% vs 86.2%,P<0.001),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0.0% vs 100.0%,P=0.004),骨髓侵犯发生率(21.4% vs 93.1%,P<0.001)以及接受化疗比例(40.0% vs 84.0%,P=0.001)较低。CNS受累型预后差于HPS相关型(2.0个月 vs 未到达,P<0.001)及其他型(2.0个月 vs 23.0个月,P<0.001)。化疗组较非化疗组1年生存率升高(53.4% vs 2.7%,P<0.001)。结论 我国IVLBCL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CNS受累型预后较HPS相关型差,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2002-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 126例,分别接受挽救性手术、挽救性放化疗和姑息治疗。结果 全组 126例患者中 58例接受挽救性手术、52例行挽救性放化疗、16例接受了姑息治疗。接受挽救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4%,接受姑息治疗者生存期均未达到 1年(P<0.001)。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0%、7%与51%、11%、3%(P=0.47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肿瘤T分期和挽救治疗方式为局部复发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01)。挽救性手术感染发生率16%,挽救性放化疗的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纵隔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6%。结论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可带来生存获益,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均为可选方法,但应关注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系统性复习我国1991~2017年文献报道的IVLBCL。结果甲状腺肿块病检示病损区小血管腔扩张,并充满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免疫表型:淋巴样细胞CD20、Pax-5、BCL-2和MUM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85%。结论 IVLBCL临床较罕见,无特殊性表现,易误、漏诊,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IVLBCL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并及时接受有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由于H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效果有限,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肿瘤分子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成为晚期HCC临床研究的热点,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一线治疗的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以及二线治疗的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除了靶向治疗外,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这些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继被批准用于晚期HCC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