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CAD)是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冠状动脉夹层的程度和对血流的阻碍情况,目前尚无SCAD的诊治指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SCAD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能减轻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其预后,但不同患者的CCC形成差异显著。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但炎症和一些炎症标志物的增加与CCC存在相关性。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是新报道的炎症指标,多项研究表明其在反映心血管炎症方面优于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目前CAR水平与CCC形成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CA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CC形成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35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定CCC级别,将患者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n=52)和CCC形成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n=83)。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AP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RP、ALB及CAR对UAP患者CCC形成不良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相似文献   
3.
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基本原因[1]。内皮破损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是引起ACS等血栓事件最重要的病理过程。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ACS和(或)PCI术后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二磷酸腺苷(ADP) 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显著。然而, PCI术后血栓事件仍有发生,可能与抗血小板作用的延迟、PCI初期不能提供充分的拮抗作用及个体最大平均有效剂量的差异性有关[2]。近几年研究发现,血小板功能检测不仅可以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预测临床预后,也开始尝试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