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院最近收治的血管内淋巴瘤(IVL)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4个月、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曾在外院行保肝治疗无效。查体:仅有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 3.9×109/L,N 0.53,RBC 3.25×1012/L,Hb 100 g/L,PLT 128×109/L。血生化:谷草转氨酶74 U/L,乳酸脱氢酶1 378 U/L,磷酸肌酸激酶13 U/L,CK-M B 11 U/L。血气分析:PH 7.49,PO261 mm Hg,HCO3-20.6 mm o l/L,BE-1.8 mm o l/L,SO293%。肌钙蛋白T 0.03ng/m l。电解质、肾功能、血脂、免疫学抗体、肝炎病毒标志物、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骨松宝颗粒,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肾阳虚证症状体征、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变化。结果54例患者治疗后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t=10.561,P<0.01。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L2~4上升值(0.018±0.052)g/cm2,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略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尿羟脯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血清钙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骨松宝颗粒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减缓增龄性骨量丢失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陆邦超 《医学综述》2011,17(4):510-51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主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p38MAPK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p38MAPK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关系密切,不仅参与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的局部损伤,还参与了胰外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p38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中的作用及其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该文概述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在周围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作用。AGEs及其受体在DPN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有望为开发预防、治疗DPN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陆邦超  王燕燕 《江苏医药》2007,33(3):322-323
患者,男性,16岁,因视力进行性下降7年,口干、多尿1年入院.出生时双手、双足均为6指(趾).自幼较胖,9岁时发现有夜盲,视力进行性下降.举止笨拙,学习成绩差,小学3年级即辍学.近一年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达4000ml左右.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糖尿病治疗措施中胰岛素仍是迄今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是一种理想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但目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比较了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两种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出(NF-κB)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分别在实验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测定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NF-κB的表达量。结果(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糖尿病模型1个月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下降,3个月、6个月组则明显下降(P〈0.05);(2)EMSA电泳条带灰度分析:与NC相比,NF-κB表达在糖尿病各组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NF-κB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持续活化,推断NF-κB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鱼油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鱼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3鱼油脂肪乳静脉滴注。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MCP-1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鱼油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老年SAP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MCP.1水平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较正常对照组,老年SAP患者血清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升高。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ω-0.3鱼油脂肪乳能够显著增强老年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清MC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众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之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并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病名,但是对其相关疾病及病机有一定的认识,现代临床研究亦证明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一定疗效,该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这一领域归纳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