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枣庄市人群白大衣高血压(WCH)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873例门诊发现血压增高的患者填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枣庄市WCH患病率为31.6%,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WCH患者超重及高脂血症较正常血压人群显著增多(P<0.01),不同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职业其WCH患病率不同,城市人群WCH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人群。结论:枣庄市人群WCH患病率较高与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城乡分布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冠心病患者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CAG) 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通过分析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如aVR 导联ST 段抬高>0.05 mV,且合并≥6个导联ST段压低(幅度越大预测性越高)或aVR导联ST 抬高大于V1导联ST 段抬高,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测,提示外周动脉硬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积分呈正相关.结果 ①多支病变组心电图改变特点与非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颈股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斑块形成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测预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准确性高,临床检测方便,适合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内酯、多巴酚丁胺、米力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改多巴酚丁胺为左西孟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静脉置Swan-Ganz导管,以心电压力监测仪测定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热稀释心排计算机测定心排血量,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搏动指数(LVgWI)、体循环阻力(SvR)和肺循环阻力(PvR).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48±4)%比(42±4)%,P<0.05)],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6 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相对室壁厚度(RWT)、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增加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RAP、MPAP、MPCWP、LVgWI、SvR、PvR,MPAP、MPCwP下降,CI增加,SVR、PVR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能够更好地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组于人院24h内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①UA组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的BNP[96.3(79.8~100.1)]、cTnI(0.078±0.022)和hs—CRP(9.68±1.95)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ⅠB组BNP50.0(32.6±58.8)、Tnl(0.018±0.06)、hs—CRP(4.88±1.83);ⅡB组BNP90.6(69.6~95.8)、Tnl(0.042±0.010)、hs—CRP(5.72±2.08),P均〈0.05]。②冠脉三支病变组的BNP(99.65±19.73)与双支病变组的BNP(48.54±10.79)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0.37±8.52)。三支病变组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16%比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NP、cTnI和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标准的溶栓方案,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评估两组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心肌梗死后48 h及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不良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血小板集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梗死血管的开通率和降低血小板集聚率,能显著减少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P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UAP组缺血性ST。(ST段延续至J点后80ms)段下移水平及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P均〈0.05)。②冠脉三支与双支病变组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缺血性sT舶段下移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P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血浆BNP、cTnI、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P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CVD)是内科常见的多发病症,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亦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青中年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如对其认识不足,易致误、漏诊。本文报告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琥珀酸美托洛尔、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ACEI改用缬沙坦,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6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左室射血分数、相对室壁厚度(RWT)、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增加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能够更好地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