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上腹痛吞咽困难贫血消瘦——查房选录(181)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510080)钟碧慧陈湖病历摘要患者男,68岁,退休干部,因反复上腹痛4个月,加剧伴吞咽困难20天于1996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上腹胀痛,多于餐后出现,有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依据NAFLD诊断标准,纳入2009年至2015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8岁,排除其他肝病及酗酒者,采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系统及颈动脉超声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共入组678例NAFLD患者,其中尿酸正常者410例,高尿酸血症者268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233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组腰臀比、BMI、收缩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合并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男性和女性按不同尿酸水平分成4组,Framingham风险评分随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P=0.012),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颈动脉增厚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不同尿酸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691、0.384和0.936)。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Framingham风险及CIMT与尿酸无相关。结论 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紊乱更明显,10年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HBV感染高发区——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聚集流行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调查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其亲属HBV标志物结果、患者HBV相关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及肝脏彩超、CT或磁共振成像。以至少2名具有亲缘关系成员诊断慢性HBV感染定义家族聚集,比较家族聚集组及非家族聚集组的临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族聚集方式与子代感染HBV、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结果共1096例家族史明确的CHB患者纳入研究,家族史阳性者569例,即家族聚集率51.9%。按年龄划分为16~30岁,31~45岁和46岁以上分层分析,家族史阳性组与家族史阴性组3个年龄层诊断肝硬化的比例依次为2.1%、11.5%、35.6%和2.7%、5.7%、38.5%,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在31~45岁诊断肝硬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患者(χ~2=5.71,P=0.02)。聚集模式以同胞感染(30.2%)和母亲-子女感染(34.4%)最多见。父母均感染[比值比(OR)=8.18,95%可信区间(95%CI):5.24~12.75]、母亲单方感染(OR=4.60,95%CI:3.69~5.74)和父亲单方感染(OR=2.77,95%CI:2.11~3.63)均与子代感染HBV有关,不同家族聚集模式并非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但父母均感染(OR=8.5,P0.01)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CHB感染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CHB家族史阳性患者可能更早发展为肝硬化。同胞感染和母亲-子女感染是最主要的家族聚集方式,家族聚集模式与子代感染HBV及肝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及顺德市普通居民3234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问卷调查内科普通门诊1330例连续病例及消化专科门诊473例连续病例。结果广东地区城镇居民消化不良患病率为1892%,消化不良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50~5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750%),女性患病率(2038%)高于男性(1737%)(P<005)。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病人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消化不良各亚型的构成比为动力障碍型373%,溃疡型209%,反流型67%,非特异型351%。消化不良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占2369%,高于无消化不良症状者的652%(P<0001)。结论广东地区城镇居民消化不良患病率与国外报道相近。  相似文献   
5.
"多食肥甘"在为人们带来莫大口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祸患,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20%~30%的发病率已令脂肪肝一跃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令人忧虑的是,许多人对肝脏发生病变却浑然不知. [你有没有肥肝]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综合征.健康人群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当肝脏脂肪重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是脂肪肝了,超过15%是中度脂肪肝,超过30%属重度脂肪肝.脂肪肝的脂肪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包裹在肝脏表面,而是充斥在肝细胞里面,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因而,脂肪太多会损害肝细胞,逐渐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肝纤维化诊断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肝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其局限性,近来研究发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简便易行,有望替代肝活检,本文就血清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廖献花  钟碧慧 《肝脏》2012,17(4):280-28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普通成人患病率达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近年来我国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达15%,且呈上升趋势[1].NASH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高达15%~25%,可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等并发症[2-3].NAFLD患病率高,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NAFLD的治疗进展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患者的内镜与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单发及多发大肠幼年性息肉和3例幼年性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者达85%。随访1~2年,60例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未见复发及癌变;3例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中1例合并腺瘤性息肉,另1例同时合并腺瘤性息肉及低分化腺癌。多发性息肉1例再发;幼年性息肉病3例中2例复发。结论:幼年性息肉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小,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有复发及癌变的潜在危险,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瑶  钟碧慧  陈湖 《广东医学》1999,20(12):937-93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可能能机制。方法 对249例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42.2%(105/249)。其发生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间均显著相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无相关关系。结论 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其发病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度指数(BISAP)与无害性胰腺炎评分(HAPS)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2例AP患者资料,计算BISAP和H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它们对AP严重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不全、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与传统的Ranso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42例AP患者中,73例(16.5%)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BISAP评分预测SAP、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不全、病死结局的AUC分别是0.90(95% CI:0.86~ 0.93)、0.82(95% CI:0.76~0.89)、0.93(95% CI:0.89 ~0.96)、0.93(95% CI:0.87 ~0.98).BISAP评分和Ranson评分上述4项指标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P评分预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特异性为85%,阳性预测值95%,AUC为0.73(95%CI:0.67 ~ 0.79).将BISAP和HAP评分相结合,2种评分均异常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评估价值与Ranson评分相当,但更为简便.HAP评分能简单且准确地预测MAP的预后,BISAP和HAP评分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判断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