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免钉合经腹部分腹膜外网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artial extraperitoneal,TAPE)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为38例患者行免钉合TAPE(TAPE组)及为65例患者行TAPP(TAPP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3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APE组及TAPP组VAS评分分别为(0.37±0.13)分及(1.62±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复发率分别为2.63%、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TAPE及TAPP治疗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免钉合TAPE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慢性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自发性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白发性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CT、MRCP、胃肠造影、ERCP等检查确诊11例。术中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17例,胆囊胆管瘘7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瘘3例。30例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其中19例行胃肠瘘口修补术,2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和十二指肠造瘘术,2例行十二指肠瘘口修补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6例行T管引流(其中4例用部分胆囊壁修补),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2例仅行肠腔切开取石。本组死亡2例,余恢复良好。结论结合B超、CT、MRCP、胃肠造影、ERCP等检查有助于术前胆囊内瘘的诊断;本病应开腹尽可能切除胆囊,并根据瘘口部位、大小等综合分析后行瘘口修补等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门血管骨骼化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对T3,T4胆囊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在连续收治的胆囊癌患者中,对16例术前或术中确诊的T3,T4胆囊癌随机分无肝门血管骨骼化的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n = 9)、肝门血管骨骼化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n = 7)2组。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和2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比较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 = 0.003 4),第2组7例患者中2例现仍无瘤生存。结论 肝门血管骨骼化在外科治疗延长T3,T4胆囊癌患者生存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胆囊癌根治术的常规步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之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的变化.方法 对照观察4年间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中的胆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染色切片,比较两者间增殖性的差异.结果 4年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17例胆囊炎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其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32.05&#177;5.17)%;而另17例经检查明确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则为(24.16&#177;6.33)%;精确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胆囊黏膜增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在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者高于胰胆管汇合部正常者.  相似文献   
5.
医学由自然哲学模式进展到生物医学模式后。现又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必然导致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观念的形成,使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单纯疾病护理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身整体护理概念,心身疾病患者是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主要对象。肝病是我国发病较高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癌肝转移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相关基因.方法:收集手术切除5例大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和转移病灶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总RNA,合成荧光标记的cRNA与Agilent human 1A oligo芯片杂交.挑选1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设计引物,用实时RT-PCR法定量测定21例术中收集的新鲜原发和转移标本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和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以表达差异≥2.0或≤0.5倍为限,在5对标本中,共同上调110个基因,共同下调96个基因.挑选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应用基因微矩阵有助于发现基因变化的规律及其分子机理的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胆管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老年人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中行胆道T管引流术97例,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32例,保守治疗5例,死亡数分别为9例、2例及4例。结论PTCD可能是T管引流术以外治疗老年人急性胆管炎的另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们选择高表达尿激酶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高腹膜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MKN45作为研究对象,观察μPA及其受体(uPAR)对胃癌细胞腹膜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切除在T3、T4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术前或术中确诊的T3、T4胆囊癌随机分为姑息性胆囊切除(n=8)、保留肝外胆管的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n=9)、切除肝外胆管的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n=7)三组。观察比较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三组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和18个月,切除肝外胆管的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7例病人术后生存期与前两组病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外胆管切除是T3、T4胆囊癌获得根治性切除、进而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基础,在胆囊癌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病理特征与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胆管合流异常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胰管和胆总管异常汇合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1 ]。从 1916年 Kizu-mi首先提出 PBM这一概念 ,至 1978年日本学者因此成立“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PBM已日渐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对PBM基础及临床的研究正逐步深入。1 PBM的病理特征约 75 %的正常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粘膜下汇合成共通管 ,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共通管周围及近端具有 Oddi氏括约肌 ,其中胆总管括约肌部分恒定存在 ,在神经与体液双重因素的调节下可控制胆汁的正常排出 ,亦可防止胰液逆流入胆管。据 1991年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