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合患者30余年前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伴导管原位癌病史,对新发的纵隔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弥漫阳性,desmin、p53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40%,CK、CK7、CD34、S-100、Myogenin、CK5/6、p63、EMA、SMA、CD117、BCL-2均阴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内癌发病率低,形态特点为叶状肿瘤的背景伴发原位癌或浸润癌,再次复发时可能上皮成分较少或无。诊断时一定要结合原发肿瘤形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对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获取的胰腺组织的有效固定方法,以提高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Wilson-Cook公司的19G超声内镜专用穿刺针对20例胰十二指肠大部切除术获取的新鲜胰腺标本进行体外模拟穿刺,将所获得的穿刺组织按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福尔马林直接固定组(A组)、组织胶粘合后福尔马林固定组(B组)及液基细胞固定组(C组)。送病理科制片后,病理学家根据病例片中组织的完整性及血液细胞污染程度对病理片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总分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组织量评分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46),血液细胞污染评分分别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胰腺穿刺组织经组织胶粘合后福尔马林固定为最佳的固定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在组织学检查取样过程中组织的丢失,较好地减少血液细胞污染,所得到标本的完整性最好,有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6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5月对2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原位膀胱重建术,包括13例T型原位回肠膀胱、11例Studer原位回肠膀胱与2例乙状结肠原位回肠膀胱,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术后原位膀胱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24(4~8)h,平均出血量为397(100~800)ml,平均输血量为109(0~8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1例淋巴结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6),其中1例术后血肌酐上升至214.9μmol/L,6天后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引流治愈;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行手术修补。随访19.9(1~67)个月,生存率为92.3%(24/26);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1例于术后55个月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原位膀胱重建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88%(22/25);夜间完全控尿率60%(15/25),小于1块尿垫24%(8/25)。上尿路检查提示19.2%(5/26)术后45天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2例有暂时性血肌酐升高,但均在3个月之内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尿流改道术取得了满意的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霉酚酸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长曲线、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生长细胞数、细胞的存活值、DNA含量,计算G1,S,G2M和增殖指数.结果 除低浓度(100 nmol/L)外,各霉酚酸组(1、10、100μmol/L)生长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法检测霉酚酸组细胞的存活值降低,呈剂量依赖性(100 nmol/L~100 μmol/L).霉酚酸组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G2M期比例减少,增殖指数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霉酚酸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并呈剂量依赖性.其有效浓度在临床可应用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左肩背部疼痛半个月余"于2007-12-06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未触及肿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CT示:脾轻度肿大,脾脏内可见约8 cm×10 cm大小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未见明显的强化(图1);血常规示:  相似文献   
7.
人参根多糖灌胃给药100—200mg/kg,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溶血素形成抑制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均有恢复正常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主要为胰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中等以上小叶间导管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炎细胞主要为CD4和CD8(+)的T细胞及IgG4(+)的浆细胞.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临床病理讨论会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在综合性医院实际工作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的组织、准备、选材、参加人员及记录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例如,注意选择病例,重视病理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的作用,促进青年医师积极参与,讨论过程详细记入病案等,希望能为更好的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消化道疾病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及其与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探针杂交法测定1 429例北方汉族消化道疾病的CYP2C19基因型,并根据其药物代谢活性分为超快代谢(ultra-rapid metabolizer,UM)型、快代谢(extensive metabolizer,EM)型、中间代谢(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型和慢代谢(poor metabolizer,PM)型四种。结果 CYP2C19等位基因*1、*2、*3和*17的频率分别为64.3%、29.7%、4.9%和1.0%。CYP2C19 UM型患者占1.2%(17例),EM型占41.5%(593例),IM型占45.3%(647例),PM型占12.0%(172例)。幽门螺旋杆菌总体感染阳性率为75.3%,不同CYP2C19代谢型患者的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之间CYP2C19的代谢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胃癌患者中有8例为IM型。结论 CYP2C19 IM型和EM型是北方地区汉族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代谢类型,CYP2C19*2、*3及PM型的频率高于欧洲人群,而CYP2C19*17及UM型频率低于欧洲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