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三七对大鼠肝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三七对大鼠肝组织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三七2,4 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2B1,CYP2E1,CYP3A1,CYP4A1基因和GST-ml,GST-pi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三七不影响肝组织内CYP1A1,CYP1A2,CYP2E1,CYP3A1,GSTml和GST-pi基因的表达,2,4 g·kg~(-1)的三七可明显抑制CYP2B1基因(0.48倍,P<0.05和0.61倍,P<0.05)和CYP4A1基因(0.69倍和0.51倍)的表达.结论:三七可选择性地抑制大鼠肝组织内CYP2B1和CYP4A1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三七的作用机制之一.三七对CYP1A1,CYP1A2,CYP2E1和CYP3A1的基因表达没有影响,提示三七与以上主要药物代谢酶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在肝内不会产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等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黄酮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有关。研究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对于开发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SD大鼠肝组织内CYP(cytochrome P450,CYP)和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500mg·kg-1,每日1次连续灌胃15d,d15模型组和2个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ip)苯并芘100mg·kg-1。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GST基因GST-m1、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苯并芘组(模型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1倍、11倍、684倍,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有抑制趋势,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79倍和0.82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组+苯并芘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9和289倍、16.9和44.5倍、914和804倍,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2.18倍(P<0.01)和2.12倍(P<0.05)。与苯并芘组(模型组)相比,蛇葡萄素250mg·kg-1+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不影响CYP1B1的基因表达,但明显诱导CYP1A1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6倍(P>0.05)和2.39倍(P<0.05);明显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3倍(P<0.05)和4.04倍(P<0.05);蛇葡萄素500mg.kg-1+苯并芘组明显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2.78倍(P<0.01)和2.57倍(P<0.05)。结论与苯并芘合用,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可明显诱导CYP1A1、CYP1A2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和GST-pi的表达。对CYP1B1基因无影响。表明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可加速苯并芘代谢形成非致癌物而解毒和加速排泄。提示蛇葡萄素可对抗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灯盏乙素对脂多糖加卡介苗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脂多糖加卡介苗(LPS+BCG)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灯盏乙素50,100,200 mg·kg-1,1次/d,连续灌胃给药12 d.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oxide synthase, total 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itricoxide synthase, c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等生化指标.结果 灯盏乙素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LPS+BCG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提高肝组织匀浆中CAT,SOD,GSH-Px的活性以及降低XOD,MDA,NO的含量.对一氧化氮合酶各分型分析表明,灯盏乙素能显著降低总NOS和iNOS的表达,对cNOS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灯盏乙素对脂多糖加卡介苗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调节体内NO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芪生脉多糖两种给药途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生脉多糖两种给药途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正常ICR小鼠、免疫功能低下ICR小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采用腹腔注射和灌胃两种给药途径,进行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速率、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水平、抗体形成细胞测定试验。结果黄芪生脉多糖(0.41 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升高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血清溶血素HC_(50)、抗体形成细胞数、脾脏指数(P<0.05~0.01);而黄芪生脉多糖(0.82 g/kg)灌胃给药对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形成细胞数、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生脉多糖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而灌胃给药对免疫功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蛇葡萄素(ampelopsis),又名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双氢杨梅素等,为一多酚羟基黄酮醇化合物[1],存在于葡萄科、杨梅科、藤黄科等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视黄醇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多潜能性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在相同LIF浓度(100U/ml)的mESC常规培养基础上,实验组添加视黄醇,对照组则不添加视黄醇。培养14d后,观察两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情况及mESC的形态变化,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ct4和Nanog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mESC常规培养14d后,实验组78%mESC处于未分化状态,细胞集落形态维持较好,ALP染色强阳性;而对照组中仅有35%mESC处于未分化状态,ALP染色弱阳性;实验组未分化细胞数量(7.02±0.34)明显高于对照组(4.28±0.37,P<0.05)。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Nanog及Oct4的mRNA表达(分别为204.95±11.24,160.69±11.5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2.89±9.25,88.21±4.69,P<0.05);实验组Nanog及Oct4的蛋白表达(分别为238.14±14.72、187.16±9.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5.04±10.03,132.41±15.78,P<0.05)。结论在中等浓度LIF因子作用时添加视黄醇对维持mESC多潜能性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蛇葡萄素与苯并芘合用对大鼠肿组织内CYP和GS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250mg/kg、500mg/kg,溶于蒸馏水,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的蒸馏水,雄性SD大鼠,灌胃给药15口,第15目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ip)苯并芘100mg/kg(溶于玉米油),空白对照组ip等容积玉米油,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断头取出肝组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苯并芘组(模型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001),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1倍、11倍、684倍,但不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l和GST-pi的表达,反而有抑制趋势,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79倍和0.82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组+苯并芘组可明显诱导肝组织内的CYP1A1、CYP1A2、CYP1B1基因表达(p〈0.0001),蛇葡萄素250mg/kg+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苯并芘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9和289倍(有剂量效应关系)、16.9和44.5倍(有剂量效应关系)、914和804倍(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苯并芘组(模型组)相比,蛇葡萄素250mg/kg+苯并芘组和蛇葡萄素500mg/kg+苯并芘组不影响CYP1B1的基因表达,但明显诱导CYP1A1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6倍(p〉0.05)和2.39倍(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明显诱导CYP1A2的基因表达,分别是苯并芘组(模型组)的1.53倍(p〈0.05)和4.04倍(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全高效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SCs)向心肌细胞(CMs)分化的途径。方法:ESCs经三步法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后,按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组:乳鼠CMs条件培养液诱导组;催产素(oxytocin,OT)诱导组;混合添加诱导组(乳鼠CMs条件培养液加催产素);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蛋白、RT-PCR检测细胞特殊因子的表达、变时性反应观察细胞对心脏药物的反应及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对比各组分化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结果:对照组未观察到细胞跳动。混合添加诱导组、OT诱导组和乳鼠CMs条件培养液诱导组早期分别有(90.30±3.43)%、(21.53±2.69)%和(22.37±6.31)%EBs搏动;中期分别有(92.34±2.65)%、(22.36±2.52)%和(24.15±5.12)%EBs搏动;晚期分别有(83.65±6.27)%、(11.35±2.14)%和(10±4.25)%EBs搏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T-PCR、变时性反应及电镜观察等的结果提示,混合添加诱导组诱导ESCs分化的效率远高于其余各组。结论:OT、乳鼠CMs条件培养液、OT加乳鼠CMs的条件培养液均具有诱导ESCs分化为CMs的作用,且后者的诱导更具有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