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胎儿娩出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在此期间如护理不当容易得病,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只有做好新生儿保健才能保证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顺利进行。要搞好新生儿保健除掌握新生儿的特点外,应建立新生儿管理制度和新生儿专案管理卡。要求做到三次新生儿访视,早产儿要增加访视次数。并把访视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16例新生儿进行佝偻病的前瞻性观察,在新生儿期、3月、6月及6岁的患病率分别为7.9%,31.8%,35.3%及44.3%。证实北京地区佝偻病发病很早.孕妇在孕后期每日服VD1000Iu,其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高于不服VD者,表明预防佝偻病措施应从妊娠后期开始.在被观察的早期婴儿中2.9%患婴儿肝炎综合征.这些患儿合并佝偻病高达88%,提示在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同时要加强佝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地区0~13岁健康儿童285名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均值为(57.5±19.8)nmol/L。同时对25名乳儿肝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测定,其均值为(22.5±17.4)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说明血清25(OH)D是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对儿科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冬季先天性佝偻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病,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工作使佝偻病的严重度明显减轻,但患病率未见明显下降,全国平均患病率为40.7%,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陆续报导了先天性佝偻病,为佝偻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对北京地区冬季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研究,探讨是否有先天佝偻病存在,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468名少儿肥胖及血压改变的八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少年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状况,以及对血压的影响,为预防少儿肥胖和高血压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连续8年现场观察468名6~13岁少儿的身高、体重、皮脂厚度及血压等项目,并逐年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肥胖及超重儿的检出率和肥胖度及与血压的关系。结果肥胖少儿检出率由6岁的4.9%上升到13岁的16.2%,肥胖发病高峰年龄段是9~11岁,男生发病多于女生,13岁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5%和11.9%。13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生率为14.3%;为同龄非肥少儿的3倍半。结论北京地区少儿肥胖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肥胖少儿中高血压者明显增多。抓住肥胖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和肥胖前的超重期是预防肥胖的两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儿童咨询门诊疗效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咨询门诊条件下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方法】对肥胖咨询门诊随诊一个月以上的101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进行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家长参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较低热量的均衡膳食、适当的有氧运动等治疗措施。【结果】治疗1、2、3月体重平均减轻分别为1.6kg、2.7kg及3.1kg;身高平均增长分别为0.6cm、1.2cm及1.6cm;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平均降低1.0、1.8及2.2。有23例(22.8%)肥胖度降低1~2度,其中2例治愈、1例由中度肥胖上升到重度肥胖,其余77例(76.2%)肥胖度未变。合并血压升高者治疗1个月后16例(80.0%)恢复正常,2个月后18例(90.0%)恢复正常,3个月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咨询门诊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咨询门诊随诊率低,说明这种方式仍有不足,需要改进措施,提高儿童对减肥的兴趣,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儿童单纯肥胖症门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观察门诊治疗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 以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自 1997年 12月~ 1999年 8月共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 15 8例 ,治疗方法为控制饮食、改变饮食行为、中等程度 (心率 14 5~ 15 5次 /分 )有氧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健康教育等 ,首诊制订一周治疗方案 ,每周复诊 1次 ,根据患儿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制订下 1周治疗计划。采用个案分析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肥胖度及是否有合并症等设定不同的治疗目标。 【结果】 治疗时间少于 4周者 98例 ,治疗时间在 4周及以上者 160例 (分别占就诊人数的 3 7.9%和62 .1% )。上述 160例肥胖儿童中 ,治疗后体重下降者 12 7例 ,减重幅度为 0 .5~ 7.5kg ,平均减重 (3 .5± 2 .9)kg ,体重不变或上升者 3 3例 ;体块指数 (bodymassindexBMI)下降者 15 8例 ,下降幅度为 0 .2~ 5 .6,平均下降 (1.8± 1.1)。BMI值不变者 2例。治疗时间较长者 (9周以上 )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 在门诊对肥胖儿童使用包括饮食调整、有氧运动、行为矫正和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疗法有较好的可行性并能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北京与香港儿童肥胖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北京及香港儿童肥胖率.方法 采用超过身高相应标准体重20%作为诊断肥胖标准.结果 北京儿童6岁时肥胖率为6.2%,略低于香港7.1%,10岁时与香港相同,10岁后超过香港,13岁时两地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7.3%及1.7%.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北京儿童肥胖倾向(14.7%)明显高于减肥趋势(1.3%).结论 肥胖已威胁我国儿童健康,预防极为重要,加强对其高发病年龄段及超重儿童的预防至关重要.1987~1994年对北京市6岁儿童连续8年追踪观察肥胖发生率.与此同时香港地区于1993年进行了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并作了儿童肥胖发生率筛查.现按同一身高标准体重将两地儿童肥胖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孕母及胎儿血中维生素D代谢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测定了北京地区四个不同季节126例健康初产妇的母血及新生儿脐血的25-(OH)D_3.浓度其结果为母脐血的25-(OH)D_3经方差分析在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母血高于脐血,二者之间有明显正相关.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母脐血的25(OH)D_3与母孕后期户外活动时间、服VD(维生素D)的量、小儿身长呈正相关:而与小儿前匈大小、颅软程度、母亲孕后期腿抽搐程度呈负相关.我们还测定了12例母脐血的1.25-(OH)_2D_3,结果表明:母血的1.25-(OH)_2D_3明显高于脐血(P<0.001);母血的1.25-(OH)_2D_3无季节性差异并明显高于正常人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 从北京市城区选择5所小学作为研究现场,该小学所有学生均为研究,其中2所学校为干预组(1597人),3所学校为对照组(2118人),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和饮食调整,重点为调整晚餐进食顺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静坐时间,增加运动等。干预对象为超重儿童及其家长,肥胖儿童及其家长,非肥胖儿童家长。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3年干预,干预组肥胖发病率从16.9%降至12.1%(P<0.01),对照组肥胖发病率从17.4%上升为23.2%(P<0.01)。干预后两组肥胖发病率差别极显著。对干预组757名1-3年级儿童进行追踪观察,3年后原非肥胖儿童中3.6%成为肥胖儿童,原肥胖儿童中59.1%仍维持肥胖状态。对照组1031名1-3年级儿童中,有11.9%的原非肥胖儿童三年后为肥胖儿童,原肥胖儿童中92.2%仍维持肥胖状态。干预组非肥胖儿童成为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肥胖儿童维持肥胖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干预组。结论 在学校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切实可行,能有效地降低学龄儿童的肥胖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