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PDA)组,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BNP水平预测s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PDA组13例,asPDA组56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 PPCI:0.892~1.000,PCI:0.848~1.000,P结论 NT-pro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 及5 d血清NT-pro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PD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s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离子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0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BF的细菌的死亡率.结果 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 ,在以不含纳米银离子EVA塑料的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纳米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的细菌死亡率均有明显影响(F值分别为84.62,85.67,P<0.01);不同时间点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的BF细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2种材料上BF的细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0、0.05%、0.1%)材料上的BF,其第1、2、3天细菌死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第0.5、5天的细菌死亡率(P<0.05);含纳米银离子0.1%的材料上BF在作用的第2天其细菌死亡率最高[(88.53±1.88)%].结论 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BF内的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鉴定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AHL感应菌株根癌土壤杆菌(WCF47)分别检测其对铜绿假单胞菌AHL合成酶编码基因rhlI和lasI mRNA及AHL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ER检测,结果显示氨溴索3.75 mg/ml作用组基因lasI和rhlI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氨溴索1.875 mg/ml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氨溴索3.75 mg/ml作用后AH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氨溴索1.875 mg/ml作用后亦有减少(P<0.05).结论 氨溴索可以通过下调信号分子AHL合成酶编码基因以及AHL的表达来抑制BF.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胎儿血管炎(FV)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28~32周早产儿,纳入绒毛膜羊膜炎与FV结果一致的病例,并根据是否合并FV分为FV阳性组及FV阴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结果 收治符合标准的早产儿共266例,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阴性、FV阴性组202例,RDS发生率67.3%;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阳性、FV阳性组64例,RDS发生率42.2%,FV阳性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低于F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RDS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可以减少早产儿RDS发生率,但对RDS程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丹  石境懿  张勇  邹志慧 《四川医学》2020,41(9):969-97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9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5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对象入组后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对PCT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别将观察组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APTT、D-D及PCT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 05)。不同感染类型患者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细菌感染组患儿D-D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 <0. 05)。不同严重程度患者PT及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PTT、D-D及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T、D-D、PCT与NCIS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P <0. 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P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组患者APTT、D-D及PCT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 <0. 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联合检测可有助于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APTT、D-D、PCT与NCIS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严重情况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复苏中建立喉罩气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分娩、经过初步复苏后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按出生日期奇偶数分喉罩组和面罩组,观察喉罩成功插入时间及1次成功放置率,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复苏起效时间和通气时间.结果 (1)喉罩组57例,面罩组42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成功插入喉罩所需时间(7.5±2.1)s,1次放置成功率98.2%;喉罩组复苏成功率(98.2%),明显高于面罩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起效时间和需要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面罩组[(11.5±5.5)s比(32.1±19.3)s,(32.9±21.9)s比(74.5±89.1)s,P<0.05].两组1 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5 min Apgar评分高分者多于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复苏中,喉罩气道的建立简单、安全、有效,复苏效果优于面罩,可降低气管插管率,是一种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荡法获取细菌生物膜对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源感染病原学检出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并需要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导管相关血源感染(CRBSI)患儿内置的PICC导管末端以漩涡振荡器振荡,进行振荡液培养,与同时送检外周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期间收治的273例PICC置管患儿中共29例发生CRBSI,导管末端振荡液培养阳性12例(41.4%),外周血培养阳性15例(51.7%),两种培养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经两种方法获得的菌株及耐药性一致,其中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近平滑念珠菌2例,粪肠球菌1例。仅管端振荡液培养阳性者5例,分别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杆菌、头葡萄球菌及山羊葡萄球菌各1例;仅外周血培养阳性者8例,人葡萄球菌2例,山羊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黏滞沙雷菌各1例。结论以振荡法获取PICC导管细菌生物膜不能提高PICC置管患儿的CRBSI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对临床用药无明显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