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DNS)是一种以运动发育学为基础的功能康复方法,通过强调中枢主导的运动调控,评估和重塑运动系统功能。近年来,DNS涉及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运动康复领域,其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我国,DNS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的应用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参考DNS的相关书籍,综述DNS的基础理论、应用策略及其治疗价值,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DNS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了解该技术当前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前瞻性对比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NLBP)的临床疗效、接受程度、不良事件等。方法:60例ANLBP随机均分入A/B组。A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B组传统推拿治疗1周。采集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接受程度评分、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IBM SPSS20.0分析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A、B组内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14.67、11.55,P均<0.001和t=24.80、15.35,P均<0.001)。A、B组间VAS、ODI差异有统计意义(t=3.24、2.75,P=0.002、0.009)。接受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χ2=10.00,P=0.002)。结论:卧床休息和传统推拿治疗ANLBP均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传统推拿能更大幅度改善症状、更被患者接受、不良事件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力肌群伸展强化锻炼治疗伴有活动性功能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8月我校门诊部及周边高校医院收治的伴有活动性功能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7例,采用简单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强直性脊柱炎锻炼方法,试验组采用对姿势有影响的缩短的重力肌群进行伸展强化锻炼。观察并记录两组锻炼前后强直性脊柱炎度量指数(BASMI)、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结果两组锻炼前BASMI各项、BASFI总积分、BASDAI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比较,除BASDAI总积分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锻炼前后比较,仅BASMI中枕墙距、腰椎屈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锻炼前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短缩的重力肌群进行伸展强化锻炼治疗伴有活动性功能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锻炼方法,或与之相结合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Modic改变的针刺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CNLBP患者78例,根据MRI片Modic改变分为A组(无Modic改变)41例、B组37例(有Modic改变,其中B1组为Modic I型12例,B2组为Modic Ⅱ型19例,B3组为Modic Ⅲ型6例),采用相同针刺治疗。IBM SPSS20.0分析组间的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差异。结果:治疗后各组ODI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A和B1之间、B2和B3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dic改变可能是影响CNLBP患者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Modic Ⅱ、Ⅲ型患者针刺疗效较差,需要考虑叠加或选择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寰枕关节手法复位和枕下肌群推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咬肌压痛阈值,以及最大张口限度的影响。 方法: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59例,均在咬肌处发现明显的压痛点且均伴有张口受限,伴或不伴关节弹响,且经过问诊查体均发现有寰枕关节错位且患者有颈部疼痛。59例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接受寰枕关节手法复位,第二组接受枕下肌群推拿治疗,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以及最大张口限度(上下唇之间的高度),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F=10.877,P<0.01)和最大张口限度均有提高(F=31.618,P<0.001),手法复位组和枕下肌群推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寰枕关节复位或枕下肌群放松均可以使咬肌扳机点压痛阈值升高,缓解咬肌痉挛,增大最大张口限度,这预示颈枕部的手法治疗或许可以改善颞颌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骶髂关节未经影像学引导下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3例已固定好的骶髂关节断层标本,4例干燥骨盆(男女各2例),4例防腐骨盆(男3例,女1例)和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男32例,女30例)骶髂关节CT平扫图及三维重建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以髂后上棘下的骶髂关节矢状滑膜部为穿刺目标。 结果 男女矢状滑膜部矢状长度分别为(18.40±3.40)mm 和(17.32±3.60)mm(P>0.05);男女矢状滑膜部到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41.00±3.30)mm和(42.74±4.00)mm(P<0.05);男女矢状滑膜部中点与髂后上棘距离分别为(27.66±3.10)mm和(28.76±3.50)mm(P>0.05)。 结论 根据性别,脂肪厚度等不同情况在距离后正中线(41.00±3.50)mm的范围,髂后上棘下(28.00±3.20) mm这一区域进行未经引导下穿刺可使穿刺较容易进入骶髂关节,使得穿刺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传统推拿疗效及其与侧凸方向、Cobb角、顶椎位置等的关系。方法中老年DLS患者按侧凸方向、Cobb角、顶椎位置分组,采用相同推拿治疗。分析性别、年龄、腰痛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差异,及其与Cobb 角、侧凸方向和顶椎位置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Cobb 角(18.30±4.11)°,10°~20°组56例,>20°组20例;左侧凸44例,右侧凸32例;顶椎位置中,上腰椎31例,下腰椎45例。治疗前后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6),VAS、ODI治疗后均减小(t=24.64、19.37,P<0.01)。 Cobb角与腰痛时间具有相关性(r=0.52,P<0.01),Cobb角、侧凸方向、顶椎位置与VAS、OD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推拿治疗DLS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但不能改善Cobb角,侧凸方向、Cobb角、顶椎位置与疗效无关,疼痛时间越长则相应侧凸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LS)针刺临床疗效及其与侧凸程度Cobb角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DLS患者60例,以Cobb角大小分为A、B两组,Cobb角10°~20°为A组30例,Cobb角>20为°B组30例。采用相同针刺治疗,收集治疗前后影像片等资料。IBM SPSS20.0比较性别、年龄、腰痛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等差异,分析Cobb角与VAS、ODI等的相关性。结果〓A、B组间性别、年龄、治疗前VAS、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0.28,0.53,0.80,0.36,P=0.59,0.60,0.43,0.72),而腰痛时间B组大于A组(t=2.42,P=0.02)。治疗后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23.18,17.72,P均<0.01),Cobb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77,P=0.17)。Cobb角与治疗前VAS、ODI及治疗后的变化无相关性(r=0.26,0.02,0.19,0.05,P=0.06,0.86, 0.14,0.73)。结论〓针刺对缓解DLS的疼痛、功能障碍效果良好,但不能改善侧凸程度,且侧凸程度与疼痛、功能障碍及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新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与艾滋病、吸毒和酒癖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肥胖症患者也在中国正逐年增加,据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第4次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北方35%以上的人群处于超重状态,全国超重人数、肥胖患者分别为2亿和7000万。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尽管穴位埋线疗法仍有其不足,但其疗效确实毋庸置疑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总体上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应被推广应用于肥胖,但仍有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