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0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32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392篇
口腔科学   207篇
临床医学   2238篇
内科学   85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84篇
综合类   3560篇
预防医学   1494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1407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18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检查无手术禁忌,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43例,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之间护理的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模式完成后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案后,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疼痛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完成后的满意度则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效果更理想,改善了患者SAS、SDS评分及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撤机困难,提出护理对策,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救治成功率。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01—2016-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撤机困难的患儿,通过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成功撤离呼吸机。结果共成功撤呼吸机9例,其中4例第2次撤机成功;2例第3次撤机成功;1例给予气管切开辅以机械通气;2例分别待机45d、2个月后放弃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针对撤机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撤机时机、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给予辅助针灸康复治疗以及心理护理是成功撤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5.
正患者女,25岁,3年前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后行骨髓移植治疗,本次因发现右乳质硬肿物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右乳头上方触及不规则质韧肿块,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差,触痛阴性。双侧腋下及锁骨上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乳头上方探及数枚结节,最大者约2.7 cm×1.0 cm,方位与皮肤平行,呈不规则形,结节边缘不光整,不清晰,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未见明显钙化灶,结节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周围腺体结构扭曲,结节周围导管无扩张,局部皮肤未见增厚及内陷(图1);CDFI示结节内部及边缘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图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生宁养义工从事临终照护的体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有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某高校9名医学生宁养义工,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6个主题:医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源;心理体验;宁养服务对医学生素养的影响;积极应对;宁养服务的不足;对国家加强临终关怀支持的需求.结论:医学生宁养义工在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临终照护时存在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复杂的心理体验,同时我国宁养服务还存在较多不足,因此有关部门要关注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来源,帮助学生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也建议国家加大对临终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的PBC算法和AAA算法在儿童颅内髓母细胞瘤的逆向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5例术后和行全中枢放疗后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分别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并比较两种算法获得的靶区的剂量分布,包括靶区均匀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最大剂量、靶区最小剂量、靶区平均剂量以及危及器官包括脑干、垂体、晶体、视神经的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PTVmin、V95,脑干max、脑干mean和左视神经max在PBC与AAA两种算法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max、PTVmean,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指数HI,其它危及器官以及机器输出量MU两种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C算法比AAA算法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要求,对髓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术后和全中枢二维普通放疗后期进行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推荐选用PBC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力度对刮痧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以及效应周期,进一步探究刮痧治疗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用自制的特殊刮痧板控制使刮痧频次等参数保持一致,分别以1N、3N和9N的力进行刮痧,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刮痧后IL-1α、IL-6的变化,结合皮肤HE染色法探究不同力度刮痧对机体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刮痧力度,通过血常规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刮痧后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周期。结果:1N的力度刮痧未引起明显的变化,9N的力度刮痧造成了较严重的皮肤损伤和大量炎性反应因子释放,3N的力度刮痧较为适中,引起了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以3N的力度刮痧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及IL-1α、IL-6缓慢升高,在1 h到24 h之间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在72 h左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3N的力比较适合于刮痧实验,在刮痧之后1 h到24 h,刮痧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达到峰值,在72 h左右回归正常值,初步提示可以开始下一次刮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滋脾气补肾精原则的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Tregs)与外周血25-(OH)D3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脾益肾自拟方剂。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regs与25-(OH)D3水平变化,肌电图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D4+Tregs与25-(OH)D3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CD4+Tregs与25-(OH)D3水平均得到优化,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CD4+Tregs与25-(OH)D3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与SNCV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NCV与SNCV速度均高于治疗前,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MNCV与SNCV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肾方能够调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调高患者CD4+Tregs与25-(OH)D3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甘草种子携带真菌及其致病性,对产自不同地区的4个批次甘草种子进行种子外部、内部携带真菌的检测与致病性分析。方法:通过将不同形态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显微形态学观察、以及16 S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对等方法确定分离真菌的种属,并将分离菌株回接到甘草幼苗确定其是否为致病菌。结果:甘草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毛霉属Mucor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内部携带的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不同批次甘草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甘草种子外部带菌量和内部带菌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甘草种子外部带菌量推测甘草种子内部带菌率。通过致病性测试确定具有致病性的真菌有立枯丝核菌R.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结论:结果可为甘草种子药剂处理预防种传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