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2抗原、前S2抗体、IL-17、IL-18与血清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4例乙型肝炎患者,用EL ISA法检测前S2抗原、前S2抗体、IL-17、IL-18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拷贝数。结果慢性肝炎病人中乙肝DNA的含量与前S2抗原的水平成正比,与IL-18水平成反比。在不同乙肝血清标志物分组中,e抗原阳性者,HBV-DNA含量明显升高。而e抗体和前S2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中,未检出HBV-DNA。结论同时监测慢性肝炎患者HBV-DNA含量、IL-17、IL-18及前S2抗原和前S2抗体,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虽然常规的肿瘤诊断方法(如病史体检、细胞学、生物化学、核素、内腔镜、影像学)很重要,但随着对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深入研究,免疫学已成为一门对肿瘤诊断和治疗影响很大的全新学科;尤其是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帮助肿瘤患者作出早期诊断。各种瘤苗、免疫效应物质及细胞因子等对肿瘤的辅助治疗,也已在临床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狼疮清颗粒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狼疮清颗粒(分别为11.4、22.8、45.6g/kg),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观察狼疮清颗粒对小鼠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溶血空斑数的作用。结果小剂量狼疮清颗粒能够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溶血空斑数,大剂量狼疮清颗粒能够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溶血空斑数。结论狼疮清颗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评价复合银杏叶片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52只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对照组、复合银杏叶片低剂量组、复合银杏叶片中剂量组、复合银杏叶片高剂量组.每组13只大鼠。给予各造模组高脂饲料,同时高脂饲料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试验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复合银杏叶片,每日灌胃.连续28 d。第28天经眼眶取血,分离血清,酶法测定各组大鼠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复合银杏叶片高剂量组大鼠血中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降低幅度分别为28.9%和23.9%;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HDL-C水平明显高于高脂饲料对照组,上升幅度分别为14、20 mg/dL。结论复合银杏叶片具有调节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环维黄杨星D干预组,造模后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观察3组大鼠的血清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环维黄杨星D组血清及心肌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清除氧自由基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腺苷脱氨酶(ADA)与肝功能相关性,了解血清腺苷脱氨酶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ADA活性测定,并同时对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GGT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300例肝炎患者阳性检出率分析:ADA为62.1%,ALT为40.3%,AST为30.4%,T-BIL为28.0%,D-BIL为27.1%,GGT为33.1%;ALT活性不高或正常时,ADA对肝炎患者的检出率为58.9%,明显高于AST、T-BIL、D-BIL、GGT的阳性检出率(15.2%、26.1%、20.0%、16.4%).结论 ADA活性测定,可大大提高肝炎患者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肝脏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凌晨  许立  邢精红  梁涛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19-1620,1624
目的探讨环维黄杨星D长期给药对大鼠肝组织ATP酶(ATPase)活性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维黄杨星D(3、6、12mg/kg),灌胃4周,采用酶标仪检测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含量。结果环维黄杨星D各剂量组肝组织中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黄杨宁对肝脏毒性可能与抑制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及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长期静脉给药肝、肾毒性的影响,探讨聚乙二醇修饰小分子技术的减毒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维黄杨星D组及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5mL/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8d。测定大鼠体重,眼眶取血测定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取大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维黄杨星D组尿酸含量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提示环维黄杨星D组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环维黄杨星D组及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对肝脏有病理学改变,同等剂量下环维黄杨星D组肝毒性作用大于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结论聚乙二醇修饰环维黄杨星D后可降低环维黄杨星D在体内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过敏原阳性(吸入性、食入性、混合性)患儿总IgE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关系,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481例临床有疑似过敏症状患儿为研究对象,经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不同过敏原进行分类,同时测定血清总IgE,CD3-CD19+,CD19+CD23+B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4+CD25+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6+CD56+NK细胞;分析不同过敏原阳性时总IgE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关系.结果 过敏原阳性时总IgE水平升高,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组间除吸入性与混合性间总IgE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过敏原阳性时CD4+/CD8+下降,吸入性过敏原组与食入组、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2和P〈0.01,混合组和阴性组P=0.05;CD4+CD25+在吸入性过敏原组明显下调,与食入组、混合组和阴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和P〈0.01.CD3-CD19+,CD19+CD23+ B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过敏原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敏原致敏主要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或功能,包括CD4+/CD8+的失衡,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时CD4+CD25+ T细胞的下调等.总IgE在各过敏原阳性组中均升高,且与阴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各过敏原阳性组间及与阴性组间CD2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