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0%,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主体[1]。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倾向于微侵袭手术,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有关两种术式的病例报道较多,但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较少,且大多将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归纳一起比较,结论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3.
<正>血小板制品对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出血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可以减少献血人数、降低红细胞的浪费、提高血小板的采集数量与质量,从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和输血反应率[1],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目前单采血小板只能来源于健康献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是用来理解态度改变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本研究检验ELM是否能够预测心理咨询期望的改变过程。方法:采用2(信息质量高低)×2(个人卷入度高低)×2(信息来源可信性高低)三因素的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现场招募大学生207名,有效数据199份,将其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试验处理。使用想法列表技术、语义差异量表(SDS)、自编行为倾向性自评条目测量研究对象的认知内容、态度、行为倾向性的变化。结果:高信息质量组会产生更多的赞同想法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同时也更有可能按照材料中描述的那样来参加心理咨询(均P<0.01)。在可信性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信息质量较高时态度改变更明显(P<0.001)。个人卷入度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并不能完全解释咨询期望的改变过程,个人卷入度可能不是改变咨询期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额颞区颅骨缺损颞肌下颞肌外两种术式钛网修补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45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颞肌外修补29例(30侧),颞肌下修补16例。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钛钉使用数、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颞肌外修补组平均手时间短,出血少,但是与颞肌下修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肌下修补组术后咀嚼疼痛较轻,满意度明显优于颞肌外修补组。颞肌外修补组有2例出现钛网外露。结论:颞肌下、颞肌外两种术式在额颞区颅骨修补术中各有优缺点,颞肌下修复更符合正常生理解剖,患者远期满意度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情况,分析流失原因,巩固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方法对571名流失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从捐献血小板次数、年龄、不再捐献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盐城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达45.72%,原因主要有:无法联系、检验不合格、身体不佳、在外地、超龄等。结论提高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召回和保留率,减少献血者流失,建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 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72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10.5%和19.5%,B型下降11%和20.1%,O型下降11.3%和20.3%,AB型下降12%和11.8%。结论①血浆在4℃放置24 h与在室温放置24 h相比较,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差异很小。②4℃和室温下,同份标本在放置同样的时间离心前后Ⅴ、Ⅷ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很小。③Ⅷ因子活性在标本置24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Ⅴ因子活性在72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④Ⅷ因子活性在4℃24 h和72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很小;Ⅴ因子活性在4℃24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相对较大,72 h后A、B、O下降在20%左右,而AB型下降相对较少,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8.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招募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以保证临床用血,在血液招募的文化建设上需经过提炼、宣导、实践三重境界。只要坚持“以献血者为中心”,持续不断的提升血液招募的文化品质,就能实现献血者高效招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的体表投影及不同头位下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的关系,为经侧裂入路手术提供空间量化参考数据。方法:在30侧(15例)用甲醛溶液固定的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用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别从左右翼点入路开颅,在标本上确定坐标轴,测量M1分叉部在此坐标系投影的数值。观测不同头位下M1分叉部和侧裂浅表静脉的关系,并测量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结果:M1分叉部投影左侧x值为(26.56±3.03)mm,y值为(46.71±4.24)mm;右侧x值为(27.03±2.92)mm,y值为(45.48±4.20)mm。在以x=25.0 mm、y=45.0 mm为圆心,10 mm为半径画成圆的范围内共有M1分叉部的投影27侧,占90.00%。尸头向对侧旋转30°时,M1分叉部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旋转60°时左侧4例、右侧5例M1分叉部位于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其余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下方。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左侧为(14.60±2.27)mm,右侧为(15.03±2.36)mm。结论:M1段真正分叉总在岛阈的最高处,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关系和头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B)在颅内动瘤内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对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此揭示颅内动脉瘤可能形成的机制.方法 以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的20例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为研究对象,取脑外伤后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皮层动脉血管6例作为对照,通过透射电镜了解其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CatB、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和半胱大冬酶-3(Caspase-3)的表达,并对染色强度进行分级;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标本内的CatB mRNA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动脉瘤组CatB、Caspase-3表达指数高于对照组.而动脉瘤组α-SM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atB与caspase-3、α-SMA及动脉瘤的大小具有相关性(P<0.01).(2)Real-time PCR:CatB mRNA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为对照组的3.8倍(P<0.01).(3)透射电镜的观察:动脉瘤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基质纤维断裂消失;部分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内见染色体边聚,核固缩,并有胞浆或胞核部分脱落或裂解成碎片,还有部分瘤壁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CatB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