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锁定固定系统和普通前路椎体螺钉(VBS)锁定固定系统的静力学特性。方法:采集新鲜颈椎标本16具,分解为C3.,4,C4,5,C5,6,C6,7共32个运动节段(functionalspinalunit,FSU),其中C3,4,C4,5,C5,6,C6,7各8个。将其按照不同节段随机分成A、B两组,对所获标本椎间盘切除后模拟植骨,分别植入自行设计生产的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配套钢板系统和普通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钢板的垂直拔出强度试验。结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604.68±48.76)N,椎体螺钉为(488.24±32.42)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椎体螺钉固定系统在各FS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F值分别为2.27、2.05,P〉0.05)。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的拔出力明显优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从生物力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运用部分肱骨小头重建毁损性的尺骨冠状突骨折伴习惯性肘关节脱位1例,随访见患者肘关节脱位得到解决,且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高处坠伤,致右肘部肿痛畸形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右尺骨上段,右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予以急诊行“右尺骨上段克氏针内固定,右桡骨小头切除术”。切口愈合出院后患者常有右肘“脱臼”史,且可自行复位,右肘活动严重受限。到我院拍片示(图1):右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毁损性骨折,桡骨小头已切除,肱骨小头尚完整。手术方法选肘部前外切口,逐层切开,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取跟骨外侧改进"L"形切口,采用3~5枚可吸收螺钉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56例60足。结果本组56例随访6个月~18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36足,良13足,可9足,差2足,优良率为81.71%.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有效固定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结合植骨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62例各类骶骨肿瘤患进行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并随访其效果。结果所有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休克病例。除死亡病例外,共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5a(3个月~11年)。3例复发.5例有不同程度地骶神经损伤症状,其余患均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甚至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无跛行。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骨盆环重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宜尽量简单。术前应常规活全明确骶骨肿瘤的性质.以利于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保留至少一侧的S3神经根。  相似文献   
5.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侧位X线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侧位x线片评价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安伞性.方法 采用6具新鲜颈椎标本(C1~T1),每具标本均在直视下植入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每侧4枚螺钉:C3,4、C4,5、C5,6、C6,7各1枚),分别在植入螺钉尖端穿出最后一层皮质0、2、4、6 mm时摄标准侧位x线片,将侧位X线片上椎体垂直等分为四部分,定义为1~4区,并定义椎体后缘之后相当宽度的区域为前1区.每次植入时记录螺钉尖端在X线侧位片的位置,以综合评价螺钉植入的安全性.结果 在C3,4和C4,5螺钉尖端穿出最后一层皮质0 mm时,87.5%在1区,穿出2 mm时,54.2%在1区.当螺钉尖端穿出4 mm时,75.O%在2区,穿出6mm时58.3%在3区.在C5,6和C6,7,穿出0mm时75.0%位于前1区,穿出2mm时,54.2%位于前1区;穿出4 mm时83.3%位于1区,穿出6mm时,50.0%位于2区.结论 侧位X线片町用于评价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深度的安全性.在侧位X线片上,理想的螺钉尖端位置为C3,4和C4,5应位于1区,而在Cs,6和C6.7应位于前1区.  相似文献   
6.
自 1999~ 2 0 0 2年采用开放植骨术治疗慢性骨髓炎 10例具有疗效确切 ,疗程短、方法简体、安全等特点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 4 0岁。血源性感染 1例、开放性骨折感染 6例 ,内固定术后感染 3例。股骨下段 1例、胫骨上段 2例、胫骨中下段 3例、胫骨末段 4例。病程最长 30个月、最短 4个月 ,平均 17个月。Mader依据病理解剖特征将慢性骨髓炎分为 4型 :髓腔型、浅表型、局限型、弥散型。本组浅表型 1例 ,髓腔型 6例 ,局限型 3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病灶清除 患肢驱血 ,上…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97年7月~2002年10月急诊行第2足趾移植再造手指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7~38岁,平均25岁。其中2~5指全部或大部缺损者20例,伴有手掌、背部皮肤挫伤或缺损者7例。单纯示指Ⅱ°-Ⅴ°缺损4例,单纯中指Ⅱ°-Ⅳ°缺损3例,无环、小指再造病例。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多采用择期手术,故未记入本组病例。1.2手术方法根据所选足趾供血系统的不同,方法有所差异。应用第1套供血系统吻合移植:对损伤的创面予以仔细清创,找出鼻烟窝处桡动脉、头静脉,标记受区内所需再造手指的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寰枢椎侧块关节面解剖形态的影像学参数,为临床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的设计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检查的100名成人健康体检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57人、女43人,年龄26~61(40.9±6.4)岁。受检者均行C1~C7范围CT扫描及二维重建;采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软件,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分别测量对比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面的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面的形状,关节面凹陷或凸起的顶点位置的分布情况。结果 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左右两侧关节面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左右两侧数据合并后: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71.16°±6.21°、166.37°±8.50°,冠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59.83°±8.22°、167.22°±10.40°;矢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38±1.61)、(16.59±1.63)mm,冠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75±1.71)、(17.14±1.69)mm;矢状位关节面前、中、后椎间隙高度分别为(2.87±0.80)、(2.22±0.63)、(3.25±1.00)mm,冠状位关节面的内、中、外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94±0.74)、(3.39±0.57)、(1.64±0.62)mm。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凸和凸平居多,冠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凹和凹平居多。寰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关节面顶点在中1/3处的较多。结论 设计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时,不仅要考虑关节面矢状位及冠状位的长度和椎间隙的高度,还应考虑关节面的曲度及顶点位置,使其设计更优化。  相似文献   
10.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其拓展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给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带来了全新的概念,被誉为微创与腔镜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我国自1999年引进MED手术操作系统以来.已较广泛地开展了此手术。目前.该技术不仅用于替代传统的腰椎间盘切除,还拓展应用于其他脊柱病变。现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