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 例口腔黏膜皮脂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皮脂腺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口腔黏膜皮脂腺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广泛手术切除治疗有效,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与冠心病及其不同临床亚型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345例非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其中 2 95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 )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 ,测定血浆PAI 1抗原水平。结果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相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PAI 1水平显著升高 [(2 5 .0± 7.2 ) μg/L比 (2 2 .3± 7.1) μg/L ,P <0 .0 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PAI 1水平与UAP仍有显著性相关 ,调整后的OR值为1.83(P <0 .0 5 )。PAI 1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结论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升高可能与UAP有关 ,但与冠心病的发生无关 ,且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观察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Lp(a)]动态变化及其与静脉法溶栓疗效关系。结果表明,AMI患者的Lp(a)呈一过性升高,7~14天达峰值,溶栓组比对照组峰值较快降至基线水平。Lp(a)浓度在溶栓不成功、住院期死亡或梗塞范围大的患者中增高更为明显,提示Lp(a)水平变化与AMI溶栓疗效及急性期预后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另外,还发现AMI发病后早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及纤溶蛋白原溶解活性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升高;静脉滴注尿激酶或去纤酶后均可使t-PA和纤溶活性升高,而且用药后第1~3天还使PAI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Lp(a)、血脂及纤溶指标相互之间相关性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4.
三种脂质调节剂对血清脂蛋白(a)浓度影响(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项志敏,陈在嘉,陆宗良,寇文镕,孙继良,李芬,贾云香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系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研究某些药物对其影响,我们观察益多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脂蛋白 (a) [L p(a) ]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CH D)的关系 ,并初步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对血清 L 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5 2例绝经后女性 CHD患者及 48例健康者的血清 L p(a)浓度 ,并测定了其中 40例 CHD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雌激素水平。结果 :CHD组平均 L 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 5 2 .9± 31.5 )∶ (12 9.2± 2 0 .0 ) mg/L ,P <0 .0 1],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r =0 .398,P <0 .0 0 1;而血清 L p(a)浓度与雌二醇水平未见显著关联。结论 :血清 L p(a)水平的增加是 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也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其浓度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间叶来源的肿瘤.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56岁男性患者的颊黏膜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学不典型区域为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4个/HPF).完全切除后,长期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盘状红斑狼疮(DLE)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CHC)中的表达,以期找出对口腔黏膜白色病变有辅助检查意义的更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对OLP、DLE和CHC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免疫复合物在三组基底膜区和结缔组织中单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DLE组的基底膜区有免疫复合物的多元沉积。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Ig和C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中的表达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疾病的正确诊断。然而由于光镜的分辨率有限 ,不能从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与研究免疫反应 ,若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相结合 ,则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高分辩率的优点 ,在超显微结构水平定位细胞内的特异性抗原。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组织来源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为提高疾病的认识与诊断提供可靠的手段。1 材料与方法1) 试剂配制 :(1) 4 %多聚甲醛 - 0 .0 1%戊醛溶液 :多聚甲醛 4 g ,0 .2mol/L二甲砷酸钠缓冲液(内含 0 .2mol/L蔗糖 ,0 .4mmol/LCaCl2 ) 5 0ml,2 0 %戊二醛 4 0 μl,双蒸水加至 10 …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分子遗传水平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3 45例患者包括对照患者 95例、心绞痛患者 10 0例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15 0例 ,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 ,并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为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将心绞痛患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称冠心病患者 ,对照患者与心绞痛患者合称非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在对照患者、心绞痛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DI和II型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经SpearmanRankCorrelation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与D等位基因数目存在等级相关 ,相关系数 0 2 2 5 ,P <0 0 0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在对照患者与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与非心肌梗死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然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与II型相比 ,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 2 2 9及 1 68(P <0 0 5 ) ,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血清水平均与冠状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质量管理. 方法通过对非典之后400余例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病例的分析,找出影响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因素. 结果诊断标准、报告时限和疫源地址是影响网络直报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论加强对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诊断标准、报告时限、以及疫源地址等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疫情报告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