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对噪声所致大鼠肝糖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露于强度为103dB(A)、主频率为2kHz之噪声60分钟的大鼠,其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未接触噪声的正常大鼠(P<0.05),预先腹腔注射黄芪的大鼠肝糖原含量明显低于噪声组(P<0.05),且与对照组十分接近(P>0.2)。说明黄芪对噪声有一定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工人喜欢佩戴的棉花耳塞的防噪声效果,用国产TLJ-1型听力计在本底噪声为28~40dB(A)下进行试验,受试者在佩戴耳保护器前后之差即衰减分贝数。从下表来看,防噪声效果依次  相似文献   
3.
关于动物对噪声产生适应现象的报道,虽然国外有一些,但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内曾报道过纺织工人对噪声可以产生适应现象.本实验采用生化指标证实了小鼠对噪声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4.
过去资料记载学生积极的课间活动性休息是恢复疲劳的好办法,本调查提供了课间散步优于睡觉的客观证据。本文对男生44人,女生53人分成散步组与睡眠组,两组课前课后用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评分,结果发现在散步组不论男生或女生课后分数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值均大于0.05),而睡眠组不论男生或女生课后比课前均有高度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1)。似可表明课间活动性休息是一个恢复疲劳的好办法。课后阅读数比课前阅读数减少,但错误率并未增加,这说明课后虽有些疲劳,但尚未进入保护性抑制阶段。本文从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特性及血液循环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噪声对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只小鼠接触103dB(A)高频稳态噪声进行了试验。发现动物接触噪声初期时肝糖原含量下降,而后期则恢复到接近噪声前的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动物对噪声产生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对语频平均听损及4KHz 听损,均用 9个自变数(性别,工龄,年龄,日连续等效 A 声级,庆大霉素注射史,吸烟史,链霉素注射史,家族耳聋史,射击史——曾应征入伍或参加民兵使用过轻重武器者)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日连续等效 A 声级及年龄因素起作用较大,而工龄因素未选入。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接触者在40岁以前对噪声的听力损伤作用敏感,而40岁以后则不敏感。又设工人年龄为40岁,日连续等效 A 声级为85dB(A),其他自变数 x_i 均为零时,推算出左、右耳语频平均听损均在25dB 以上,说明日连续等效 A 声级即使为85dB(A)时,仍可引起耳聋,因而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某麻纺厂噪声超过85dB(A)地点占58.6%。织布机噪声在2k及4k频率上,超过日本标准中一个工作日限制接触60分钟的规定。对语频平均听损及4k听损,均用9个自变数(性别、工龄、年龄、Leq、庆大霉素注射史、链霉素注射史、吸烟史、家属耳聋史、射击史)进行逐步回归,发现Leq及年龄因素的作用较大。另外耳流脓史作用亦大,其它如头外伤史、一氧化碳中毒史、饮酒史、左右耳均对听力影响不大。还发现,年龄在≤40岁时工龄对听损影响显著;而>40岁时则相反,为生理性听力下降。Leq85dB(A)仍可引起44.4%的人患耳聋(不接触噪声者为6.0%)。随耳聋加重,神衰症状也多见。因此,建议修订我国现行的噪声卫生标准,并以噪声病取代噪声性耳聋列入职业病名单。  相似文献   
9.
使小白鼠接触86.5dB(A)和104dB(A)的高频稳态噪声,在接触时间为30、60、120和180min后,立即进行鼠肝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测定。发现86.5dB(A)组变化不大,而104dB(A)组从30min后GPT活性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80min仍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只有在高强度噪声时,GPT活性才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报道某麻纺厂工人对噪声敏感性因年龄而不同,36岁以前,头痛、头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