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系统评价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以脑卒中、抑郁及氟西汀等作为关键词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内检索所有关于氟西汀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1990-01—2015-05提取原始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临床RCT研究,共47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结束,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84,95%CI 2.16~3.73,P0.000 1);治疗结束,干预组卒中量表减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1,95%CI 1.34~1.94,P0.000 1)。结论氟西汀不但可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亦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内按照选定的关键词与主题词检索所有关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原始数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5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干预组卒中量表减分率达有效水平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RR=1.59,95%CI(1.38,1.82),P<0.01];干预组运动功能缺损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RR=1.84,95%CI(1.43,2.36),P<0.01].结论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r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8),造模组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对照组不给予rTMS干预,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10 Hz的r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进行体质量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在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及海马BDNF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减分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干预后,r TMS组大鼠体质量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加(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r TMS组大鼠海马BDN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多(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 rTMS干预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以SSRIs、PSD、系统评价等为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及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所有关于SSRIs类抗抑郁剂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干预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即相对于安慰剂组,SSRIs类抗抑郁剂干预可使PSD患者HAMD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RR=2.88,95%CI(2.44,3.40),P<0.000 01,治愈率:RR=5.33,95%CI(3.79,7.50),P<0.000 01]。结论 SSRIs类抗抑郁剂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5种抗癫痫药(AEDs)单药治疗初诊儿童癫痫患者的2 a单药保留率,为儿童癫痫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初诊儿童癫痫患者564例,根据患儿首次选用AEDs名称将患儿分为5组,即卡马西平(CBZ)组、丙戊酸(VPA)组、托吡酯(TPM)组、奥卡西平(OXC)组和拉莫三嗪(LTG)组,通过门诊随访患者的停药时间及停药原因,比较其6、12和24个月的单药保留率。结果6个月单药保留率OXC组患儿为82.98%,LTG组患儿为79.69%,TPM组患儿为68.49%,CBZ组患儿为51.15%,VPA组患儿为46.18%;12个月单药保留率LTG组患儿为76.56%,OXC组患儿为74.47%,TPM组患儿为61.64%,CBZ组患儿为42.75%,VPA组患儿为42.17%;24个月单药保留率LTG组患儿为71.88%,OXC组患儿为61.70%,TPM组患儿为60.27%,CBZ组患儿为41.22%,VPA组患儿为40.56%。6、12、24个月单药保留率LTG组、OXC组、TPM组患儿均明显高于CBZ组和VPA组(P<0.05),但LTG组、OXC组、TPM组患儿之间单药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原因上,因依从性差停药患儿占40.79%,因疗效不佳停药患儿占38.63%,这是导致患儿停药的2个主要原因。结论 LTG、OXC和TPM比较适合作为儿童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导致患儿停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疗效不佳和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IL-18及社会心理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31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组)及36例无抑郁患者(无抑郁组)的社会心理因素,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结果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入院时血清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t=4.243,P=0.000)。抑郁组第2周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t=-3.169,P=0.004),非抑郁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21)。抑郁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t=-3.342,P=0.001;t=-2.416,P=0.018;t=-3.771,P=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血清IL-18水平、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可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50例和正常对照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Hcy值,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间的发生比例,分析PS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cy的关系。结果:用MMSE评定PSD组认知功能障碍89例(58.55%),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78例(52.00%),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36例(25.71%),三组MMSE总分分别为(17.42±5.20)分、(21.31±2.32)分和(23.37±10.2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方面PSD组明显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SD组Hcy水平(23.68±10.29)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组(16.31±6.40)μmol/L和正常组(12.41±4.6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cy水平与PSD组MMSE总分、性别、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236、-0.709、-0.680和-2.064。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发生比例较高,Hcy水平升高可能是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对PSD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保护、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R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检测2组患者多导睡眠图(PSG)及HRV,同时对2组患者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G及HRV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PSG觉醒次数[(3.52±1.43)次]减少,睡眠效率[(74.2±4.22)%]及总睡眠时间[(382.1±25.3)min]增加,睡眠潜伏期[(40.5±14.3)min]及快眼动睡眠潜伏期[(89.2±8.81)min]缩短,浅睡眠比例[(65.6±7.93)%]减少,深睡眠比例[(14.7±3.64)%]及快眼动睡眠比例[(19.7±2.88)%]增加;HRV检测指标低频成分(5.18±0.96)降低,高频成分(5.21±0.60)升高,低频/高频比值(0.99±0.31)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仅见觉醒次数[(5.22±1.97)次]减少、总睡眠时间[(336.7±29.7)min]增加,HRV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观察组PSG及HR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治疗,可进一步改善PSD患者睡眠障碍及HRV,对提高康复疗效及抑制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