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以447名农村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量.结果: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生活事件通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问接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56,GFI=0.940,AGFI=0.902,NFI=0.913,CFI=0.901,RMSEA=0.048).结论:多因素影响似设得到结构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某综合性医院183例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93例及对照组90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12周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抑郁患者SAS均值为53.93±9.67,与SAS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SDS评分均值为60.35±9.41,与SDS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敌对猜疑、SDS得分比对照组下降得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谢杏利  邹兵 《重庆医学》2012,41(23):2443-2445
作为精神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临床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把183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 (90例).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加12周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后两组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SDS和SAS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 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医学院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兵  谢杏利 《中国校医》2008,22(2):175-176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RSC)对某医学院340名医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医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人格特征中内外倾向性因子分男生高于女生,城镇生源学生高于农村生源学生。人际信任高分组内外倾向性得分较高。医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与内外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年教养人员不同人格类型,了解不同人格类型少年教养人员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少年教养工作者分类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就动机量表(AM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自拟一般情况问卷对88名少年教养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通过Q型聚类分析得出3种人格类型,分别命名为:冲动型(Ⅰ类,n=37)、敌对型(Ⅱ类,n=32)和稳定型(Ⅲ类,n=19).3种人格类型被试对象精神质、稳定性、掩饰性3个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类、Ⅱ类与Ⅲ类人员在成就动机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少年教养人员的人格类型可分为冲动型、敌对型和稳定型,其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各有特点.应针对少年教养人员不同的人格类型及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进行分类矫治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275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试,将结果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有16.7%的人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能有中度心理问题者占9.8%;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文理科、有无病史、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UPI分类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入校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现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在大学生自杀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生活目的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对10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
果大学生对自杀总体持否定和排斥态度。男生比女生更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自杀行为,农村生源大学生比城镇生源学生对安乐
死更持排斥态度。大学生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结构模型拟
合指数良好(χ2/df=1.924,GFI=0.936,AGFI=0.915,NFI=0.937,CFI=0.940,RMSEA=0.045)。生命意义感和生活目的对大学生自
杀态度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多因素影响假设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结论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产
生重要影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谢杏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5,(7):1251-1253,1275
目的分析研究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自杀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生命意义感量表(C-MLQ)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356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1)研究生自杀态度四个因子的总均分是3.19±0.29,其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对安乐死态度的均分分别是3.20±0.44、3.56±0.47、3.04±0.63、3.12±2.85;研究生自杀态度在性别、专业和生源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研究生更倾向于对自杀者家属持宽容态度(χ2=6.680,P<0.05)。(2)除对安乐死的态度外,研究生自杀态度各因子与生命意义感、幸福感各因子显著相关(P<0.05或P<0.01)。(3)分别以自杀态度四维度均分为因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感各因子及性别、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寻求意义感、主观幸福感等分别进入四个回归方程。结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其自杀态度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