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选取150例接受全麻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雷米芬太尼50μg组(Ⅰ组)、利多卡因40mg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各组患者预先静脉注入试验药物,30 s后注入异丙酚(2 mg/kg).观察询问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及不适反应,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Ⅰ组、Ⅱ组较Ⅲ组疼痛程度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6%、24%、86%,P<0.05),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能显著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无肝期心排血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较无肝前期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新肝期CVP与PAWP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1或P<0.05),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1);外周血管阻力(SVR)与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无肝期10 min后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应采取综合措施维持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瑞芬太尼+丙泊酚2mg· kg-1·h-1组(P组)、瑞芬太尼+0.5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瑞芬太尼+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三组患者均以0.25 μg.kg-1· min-1泵注瑞芬太尼,同时泵注不同镇静药,给药后5 min,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给药后10 min行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及插管后3min(T3)时的MAP、HR、SpO2;记录T0~T2时RR及PETCO2;同时记录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D1和D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85%和90%.与T0时比较,T1时D1、D2组HR均明显减慢(P<0.01),而D2组MAP明显升高(P<0.01);T2时P、D1组HR明显增快(P<0.01),三组MAP均明显升高(P<0.01);T3时P组MAP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1、D2两组(P<0.01).与T0时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RR均明显减慢,PET CO2明显升高(P<0.01),其中D1组RR明显快于,PET CO2明显低于P组和D2组(P<0.05).P组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或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在维持血压稳定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抑制轻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临床肝移植应用经验?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3例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供受者双方的临床资料及受者术后短期恢复情况?结果:3例供者其中2例实施中国Ⅲ类即脑-心双死亡(DBCD)器官捐献,另外1例实施中国Ⅱ类器官捐献?3例供者中1例为7岁儿童,另外2例分别为79岁老年男性和83岁老年女性?3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恢复顺利,肝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儿童供肝肝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幻觉?幻听及被害妄想等神经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和老年边缘供肝只要科学评估和合理应用于合适的受体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年龄不应该成为独立的肝移植禁忌证,在做好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应用于肝移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佩尔地平对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子宫肌瘤剔除前在腹腔镜监视下沿肌瘤周围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 U ,2 min后,P1、P2、P3组分别静脉注射佩尔地平3、5、7μg/kg ,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前1 min(T0)、用药后30 s(T1)、1 min(T2)、2 min(T3)、5 min(T4)和25 min(T5)时患者的MAP和HR。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四组 MAP 均降低,HR 增快(P<0.05),T4、T5时 C 组 MAP 升高,HR 减慢(P<0.05)。T4、T5时P1、P2、P3组MAP均低于C组,HR高于C组(P<0.05),且P1、P2组MAP高于P3组,H R低于P3组( P<0.05)。P1、P2、P3组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分别为0、1、3例。结论静脉注射佩尔地平3μg/kg能有效预防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BP增高和HR减慢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中不同时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8~75岁,体重22.5~75kg。均因终末期肝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对患者HR、ECG、PETCO2、SpO2、有创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进行监测,并用热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对手术切皮后30min、无肝期30min及新肝期30min三个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时点MAP及CVP无明显变化;无肝期HR、SVR明显高于切皮后30min和新肝期30min(P<0.05或P<0.01);无肝期MPAP、PCWP、CO、SV、CI均明显低于切皮后30min和新肝期30min(P<0.01)。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无肝期MAP能相对稳定,但其他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仍较明显,应加强此术式中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分别在无肝前期(切皮后20min)、无肝期10、20、30、60min及新肝期10、20、30、60min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和血钠(Na )、血钾(K )、血钙(Ca2 )、血糖(BG)。结果:新肝期的10、20和30min时间点pH值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PCO2在无肝期的60min(P<0.05)及新肝期各时间点均增高(分别为P<0.001,P<0.001,P<0.001和P<0.05);HCO3-在无肝期的20min(P<0.001)、30min(P<0.01)、60min(P<0.01)及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1)、30min(P<0.01)均增高。新肝期10minK 和Na 浓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1)。Ca2 浓度在围手术期无统计学差异。BG在无肝期10min(P<0.05)、20min(P<0.05)时间点和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01)、30min(P<0.01)时间点均增高。结论:新肝期早期阶段易出现复合型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具有喉部显露清晰、便于教学、操作简单和降低气管插管难度等优点.但它与直接喉镜比较,是否降低了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对比观察GSVL与Macintosh直接喉镜(MDLS)经口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HR)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年龄20~55岁、Mallampati气道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SVL组(n=20)和MDLS组(n=20).麻醉诱导后,观察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5、10、30min时2组的血压、HR改变,检测插管前、插管后5、10、30min时的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血管紧张素Ⅰ(AT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浓度,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 结果:与气管插管前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血压、HR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间血压、HR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GSVL组的血压在插管后5min即降至插管前水平;但MDLS组在插管后30min仍未降至插管前水平(P<0.05).2组的E、NE 浓度在插管后5min时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10min即回落至插管前水平,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插管后5min成2组血浆肾素、ATⅠ、ATⅡ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肾素和ATⅠ在插管后30min仍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GSVL组ATⅡ在插管后10min即降至插管前水平,MDLS组在插管后30min才降至插管前水平;MDLS组的肾素水平在气管插管后10min显著高于GSVL组(P<0.05);ATⅠ水平在气管插管后5、10、30min仍显著高于GSVL组(P<0.05). 结论:与MDLS比较,GSVL行经口气管插管可降低应激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发生术中低血压(IO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术的1 731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相关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临床指标与IOH的相关性。IOH定义为SB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持续时间超过5 min,或术中采用间断推注或静脉泵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96例(22.88%)术中出现IOH。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ASA分级、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液体输注速率与IOH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701,95%CI 1.467~4.976)、高血压病史(SBP≥140/90 mmHg, OR=1.858,95%CI 1.441~2.396)、肺叶切除术(OR=1.465,95%CI 1.033~2.077)为IO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腔镜下行单侧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应根据其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术中液体输注速率,评估IOH发生风险,并采取合理方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