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解剖性肝切除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术式,其优势在于术中出血控制、剩余肝实质结构保全及远期肿瘤学获益。大宗临床实践已证实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然而其远期肿瘤学效果仍受质疑,部分归因于传统开腹手术中的肝段染色技术在腔镜下难于复制。我们结合腹腔镜超声技术优势,创新性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国内外首次实现肝切除过程中的实时全程荧光导航,精确引导肝实质离断,实现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这一基于机器视觉(腹腔镜超声+FIGFI)的技术,有潜力成为腹腔镜肝切除的标准实践。本例视频演示腹腔镜下FIGFI引导的肝脏IV、V、VIII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巴马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健康雄性巴马猪30头,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12mg/kg镇静后,戊巴比妥钠24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行肝左三叶切除术,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依据循环波动适时调整麻醉用药,依据脉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果实验所用30例巴马猪中,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20%,颈静脉压(JVP)维持在3~6mmH2O,脉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5%以上,3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要求用药适当、监测完善、液体管理良好、生理指标异常的及时妥善处理,尤其重视在肝大部切除前后维持循环稳定,妥善保护剩余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过度活化导致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分析mTOR活化细胞与对照细胞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反应活性氧(ROS)诱导剂高剂量亚精胺处理细胞,观察mTOR高活化细胞TSC2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tsc2-/- MEFs)的抗氧化能力。利用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核心基因。使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该核心基因在tsc2-/-MEFs中的表达情况。在tsc2-/-MEFs中构建该核心基因的敲低细胞系并检测该基因对细胞增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利用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的RNA-seq和临床数据分析该基因对肝癌和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TOR活化细胞中参与氧化还原通路的基因显著上调。mTOR活化的细胞对高剂量亚精胺更耐受(P<0.05)。分析筛选出该通路中差异表达的核心基因MGST1(P<0.05)。M...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短暂出肝血流阻断与短暂入肝血流阻断对大鼠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大鼠肝脏的不同肝叶建立3个不同的区域:(1)非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NIL-CR)区:分离大鼠肝右中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2)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IL-CR)区:分离大鼠左肝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3)缺血再灌注(IR)区: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肝右上叶入肝血流30 min后开放,于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3、7 d等4个时相点分别检测大鼠肝脏各区域的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结果 血流阻断后30 min,IR区的微循环流量显著高于NIL-CR区、IL-CR区(P均<0.01),IR区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NIL-CR区(P<0.01)、IL-CR区(P<0.05);在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中,NIL-CR区和IL-CR区在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 d的分值均显著高于IR区(P均<0.01)。但NIL-CR区与IL-CR区在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Suzuki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静脉阻断能更显著地降低肝组织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和氧饱和度,导致CR比IR产生更显著的肝损伤效应。淤血区周边是否有正常肝组织接壤的因素并不对CR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