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1病例 例1:患者男,45岁。糖尿病,双眼高度近视,双眼白内障。眼底不能窥清,眼前段(-)。两眼视力均为指数/20cm。2009年3月2日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手术,术中脱出玻璃体较多,术后眼压很低,不能测出眼压。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脉络膜脱离,第3~4天进行性加重,B超提示脉络膜脱离并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12-01/2013-06我科收治的178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知觉性斜视的类型,斜视眼视力障碍的病因,斜视度数分布,观察术后眼位及复视现象。结果:知觉性斜视178例中知觉性外斜视123例(69.1%),知觉性内斜视55例(30.9%),知觉性斜视中109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123例知觉性外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69.32△,其中78例合并垂直斜视,55例知觉性内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56.45△,其中26例合并垂直斜视。术毕6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2wk内消失。手术设计按内斜欠矫10△左右,外斜过矫10△左右,术后眼位±10△内为正位,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眼手术,超过60△者按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设计,术后1a随访,178例斜视患者中138例术后眼位达到正位。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较知觉性内斜视更为常见,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通常斜视度数较大,且常合并垂直斜视,知觉性斜视手术可以较好的改善斜视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103只眼)水平斜视合并小角度垂直斜视者,在行内、外直肌缩短或徙后手术同时,将附着点上下移位。结果 56例(103只眼)中,30例垂直斜度5-7△,将单眼水平直肌垂直移位5mm,平均矫正垂直斜度5.78±0.57△,疗效较好。21例垂直斜度8-20△将水平直肌垂直上下移位6-7mm,平均矫正垂直斜度6.69±0.91△,其中6例垂直斜度15-20△,欠矫。5例不伴有下斜肌异常V型外斜者,垂直斜度为7-20△,将双眼外直肌徙后并同时向上移位6-7mm,获得较好效果。结论水平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及不伴有下斜肌异常的V型外斜视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SRF)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含量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R)的关系。方法:采集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下液,用ELISA试剂盒测定SRF中CTGF的含量,收集的视网膜下液按PVR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及裂孔大小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视网膜下液中均含有CTGF,伴PVR的患者SRF中CTGF的平均浓度比无PVR的患者高,随着PVR的加重SRF中CTGF的浓度增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的含量与病程的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关,与性别和视网膜裂孔的大小无关。结论:在PVR形成的过程中,视网膜下液中CTGF的含量随着PVR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这可能与其参与了细胞的迁移、增殖、膜收缩有关,它为将来PVR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郑涂芳  覃银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24-212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07/2012-07入住我院的100例118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临床愈合情况、治疗前后视力、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总眼数60眼,治疗有效眼数43眼,总有效率为71.7%;观察组总眼数58眼,治疗有效眼数51眼,总有效率为87.9%,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2,4wk及3mo恢复正常眼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P<0.05);(4)经1a的随访,对照组复发眼数为6眼,复发率为10.0%;观察组复发率为0眼,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5岁,糖尿病,高度近视,白内障,左眼白内障囊外手术,术中脱出玻璃体较多,术后眼压很低,不能测出,术后第2d开始出现脉络膜脱离,3,4d进行性加重,B超提示脉络膜并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腔出血,因为无晶状体,前房没有变浅,但眼底可见周遍明显棕色山丘状脱离,表面光滑,不用压迫巩膜就能见锯齿缘,隐约可见上方视网膜裂孔,术后第5d行脉络膜腔引流并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未发现视网膜明显脱离,11∶00可见小撕裂孔,周遍大部分视网膜可见视网膜光凝斑,玻璃体切割后,裂孔区光凝并100mL/L C3F8填充,术后眼压稳定,1mo后检查,视力0.05,矫正0.2,视网膜平复,眼压16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