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况的调查研究,为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10月对2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2.50%;社会支持总分为(32.10±6.87)分;空巢老人简易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5.02±7.12)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6.80±3.90)分;22.50%的空巢老人呈轻度抑郁状态,1.50%的人呈中重度抑郁状态。结论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生活质量不容乐观。社会、家庭应多关爱空巢老人,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三组受检者之间比较,在尿道旋转、静息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膀胱下降、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宫颈下降、尿道漏斗、直肠膨出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进行两组间比较发现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旋转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在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未孕组,Valsalva动作时,未孕组膀胱下降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合剖宫产组,未孕组Valsalva宫颈下降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Valsalva动作时,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而自然分娩组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器官结构及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会阴超声能有效诊断盆底功能功能性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白细胞介素21是近年发现的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观察其体内外免疫作用,拟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21(mlL-21)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活性进行鉴定。 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和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完成。实验材料:实验中所用BALB/c小鼠由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六七周龄,雌雄兼备,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pcDNA3.1/mlL-21质粒由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提供。实验方法:以pcDNA3.1/mlL-21质粒为模板,PCR获得长度为369bp的mlL-21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至pET-28a(+)质粒中,采用PCR酶切和测序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并对重组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及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 结果: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lL-21,经鉴定后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诱导菌在M16000位置出现一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体外生物学功能检测显示该重组蛋白能够增强小鼠脾细胞中的NK细胞杀伤活性。 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lL-21,表达的mlL-2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其CD34分子的表达,研究其增殖、生长和分化特性。以RT-PCR法检测干细胞高表达基因ABCG2的转录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CD34+UHSC悬浮生长,约1周后易形成克隆球,增殖旺盛,呈现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周期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趋缓;CD34+UHSC表面标志亦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表达下降,同时ABCG2基因的表达亦逐步下调。结论:体外获得纯化的CD34+UHSC,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分子标志逐步丢失,提示在增殖旺盛的指数生长期7~21d内最适用于各项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产后SU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联合凯格尔运动,对照组单纯使用凯格尔运动锻炼。治疗后评估2组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会阴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CIQ-SF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产后SUI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sGM-CSF)双表达瘤苗,并对其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双表达IL-21 gpi和sGM-CSF重组质粒,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瘤苗IL-21 gpi和sGM-CSF的表达.以瘤苗治疗荷瘤鼠,经观察小鼠肿瘤体积、生存率来分析瘤苗的抗瘤性,并检测了瘤苗治疗鼠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正确构建了pRSC/IL-21 gpi-sGM-CSF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可很好地表达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制备的瘤苗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机制与瘤苗治疗鼠的脾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及CD8+细胞细胞毒活性增强有关.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双表达瘤苗,为进一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IL 2 1的生物学功能比较广泛 ,能促进骨髓中的NK细胞增殖与分化并表达CD16分子 ,与抗CD4 0单克隆抗体(McAb)协同可刺激B细胞增殖 ,与抗CD3McAb协同可刺激T细胞增殖。我们利用先前构建的含小鼠IL 2 1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mIL 2 1,直接在小鼠皮下Sp2 0肿瘤模型的瘤体局部注射治疗 ,探讨IL 2 1能否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从而寻找新的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应答调节剂。取 6~ 8周龄BALB c雌鼠 ,以对数生长期Sp2 0细胞 5× 10 5背部皮下注射形成肿瘤模型。挑选肿块直径 0 .5cm左右小鼠 ,随机分pcDNA3.1 mIL 2 1质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fidylinositol,GPI)修饰的小鼠IL-21瘤苗,并对此瘤苗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重叠PCR方法获得IL-21-GPI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空载体pcDNA3.1.将鉴定过的重组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瘤细胞膜表面IL-21的表达,通过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鉴定表达的IL-21的生物学活性.将瘤苗接种小鼠后,通过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率分析瘤苗的抗瘤性,并检测了瘤苗免疫鼠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 正确构建了pcDNA3.1/IL-21-GPI重组载体,膜表达的IL-21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制备的瘤苗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机制与免疫鼠细胞免疫活性增强有关.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GPI修饰的IL-21瘤苗,为其进一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哮喘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及其调控基因FOXP3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减少,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21转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BSC·IL-21)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CD34~+UBSC-IL-21对荷瘤裸鼠的治疗效应.以RT-PCR、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脾细胞增殖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分别鉴定CD34~+UBSC和肿瘤组织中IL-21的表达及活性.裸鼠脾细胞中NK细胞含量及脾细胞的杀伤效应、血清中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用FCM与ELISA检测.结果 pIRES2-IL-21-EGFP成功转染CD34~+UBSC.CD34~+UBSC-IL-21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治疗鼠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NK细胞含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转染IL-21的CD34~+UBSC有良好的抗裸鼠卵巢癌作用,该结果为临床使用UBSC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卵巢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