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5篇
综合类   2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急性期血清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与30例其他神经疾病((3ND)患者及36例正常人(NC)作对照。结果 MS患者血清抗MBP抗体阳性率为78.6%,OND组抗MBP抗体阳性率为50%,与N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MS患者与OND组患者抗MBP抗体阳性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中抗MBP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循证医学治疗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学探讨格林一巴林综合征(GBS)的治疗。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根据具体病例提出问题,并进行献检索和献评价。结果 根据GBS的激素、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方面的Cochrane证据指导GBS的免疫治疗,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来指导GBS呼吸衰竭等相关问题的处理。结论 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能够更好治疗GBS患,并促进GBS治疗研究方法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原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常常造成医生和患者对脑血管病就诊上缺乏急症意识,使治疗延误。近年来,随着溶栓和脑保护治疗的发展,开始认识到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这里就超早期治疗作一综述。一、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1-超早期的概念:目前普遍认为超早期为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后3~6小时内。重组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试验发现在3小时内的疗效比较好,并且与病理生理试验发现的治疗时间窗吻合[1],而3~6小时内的脑组织仍然存在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征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syndrome ,GBS)是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 ,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比较高 ,是目前急性软瘫的最常见病因 ,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80年代中期以来 ,急性轴索性运动神经病 (acuteaxonalmotorneuropathy ,AMAN)得到广泛研究 ,尤其在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上有了明显的进展 ,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有许多没有明确的问题。本文介绍 90年代以来GB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1 病前感染因子1 1 常见的感染因子文献中涉及较多的包括巨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 将年龄55-75岁之间脑梗塞患分为早期复发性脑梗塞与普通脑梗塞,和对照组三组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 对照组apoE基因型以ε3/3最多,其次ε2/3,二组脑梗塞也以ε3/3最多,其次为ε3/4。二组病例ε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早期复发性脑梗塞组为突出,且其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普通脑梗塞组。结论 ApoEε4基因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并与脑梗塞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明确 Ig G 来源。方法 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总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测定寡克隆区带,火箭免疫电泳法同时测定 Ig G 和白蛋白, C S F Alb/ Serum Alb 比值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30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 22 例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其蛋白系列指标阳性率: O C B 为 54.5% , Ig G 合成率为 63.6% , C S F Ig G/ C S F Alb 比值为 40.9% , C S F Ig G/ C S F T P 为 45.5% , C S F Ig G 为 45.5% , O C B+ Ig G 合成率为 81.8% 。结论 在判断清楚血脑屏障通透性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前提下再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并且以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为主要指标,只有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而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又异常时,才能肯定的认为有中枢鞘内 Ig G(抗体)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灵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AD患者,14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32例对照组(NC)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β-AP的含量存在有AD>MID>NC的趋势,而AD和MID比较无明显差异,二者和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β-AP含量与患者年龄在AD组有相关关系;血清中β-AP含量有AD>NC>MID的趋势,3组测定值间重叠较大,无法明确区分AD组与NC组,且β-AP含量与年龄、病程均无相关关系。结论β-AP含量在AD患者脑脊液中明显增高,但在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β-AP可为痴呆提供诊断依据,而作为AD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鞘内IgG合成不同计算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鞘内是否有IgG合成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有 2种方法用于确定鞘内IgG合成 :定性测定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区带和通过计算公式定量计算是否有鞘内IgG合成。目前国内常用的计算公式为IgG指数和2 4小时IgG合成率 (IgGSR)。近年Reiber用IgGIF公式计算鞘内IgG合成部分 ,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测定了 16 5例配对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的IgG指数、IgGSR和IgGIF,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是探讨其间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从北京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免疫室 16 0 0份脑脊液和血清配对标本中随机抽取连续序号的…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皮肤β-AP蛋白进行光镜免疫组比研究。AD组8例;MID组8例;NDC组24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的皮肤角质层和毛囊以及部分汗腺、皮脂腺和血管有阳性免疫反应。3组间比较在角质层、毛囊、汗腺及皮脂腺阳性着色反应无显著差异,而皮肤血管阳性反应呈现AD>MID>NDC趋势,提示β-AP在皮肤血管的阳性免疫反应可能对AD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