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男,26岁.因发作性腹痛伴呕吐3个月入院.缘于1997年8月10日进食油腻食物及饮白酒7两后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胃液, 伴有腹泻,便呈黄色水样,无浓血.疼痛呈针刺样,有时向腰背部放射,每次肌注654-2等解痉药可缓解,间歇期无异常.但间歇时间逐渐缩短,从最初6~7天缩短至入院时的5~7分钟.  相似文献   
2.
普乐林致过敏性皮疹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普乐林作为新型血管扩张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应用普乐林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取得满意效果。近期应用于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治疗,发现1例病人出现过敏性皮疹,特将病例报告如下:患者林某,住院号904406,男,32a。因胸闷、憋气3mo于1994年4月13日上午9:30入院。经心脏B超、胸片等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病。给予706代血浆,复方丹参液、卡托普利等治疗,病情稳定,于5月2日给予普乐林(中美合资烟台原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9312221)400mg加入500ml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并DVT患者应用尿激酶股动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患者分别采用尿激酶30万U患肢股动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与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7d、14d时的治愈率及7d时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脑出血加重、再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尿激酶股动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DVT患者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安全有效,降低了肺栓塞和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给予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血生化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患者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会抑制机体对钙的吸收,从而干扰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或骨折,对老年患者尤其明显。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骨折的风险可能与用药剂量和时间相关。目前对预防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而采取措施,对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已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等治疗。本文对质子泵抑制剂引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其进行调节和治疗是心血管疾病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除通过饮食调节以外,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是服用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胆酸螯合剂和Ω-3脂肪酸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但通常互相补充,通过合理搭配使用,可使脂质代谢异常得到纠正。本文对现有调脂药物的调脂效果和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会抑制机体对钙的吸收,从而干扰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或骨折,对老年患者尤其明显。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骨折的风险可能与用药剂量和时间相关。目前对预防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而采取措施,对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已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等治疗。本文对质子泵抑制剂引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其进行调节和治疗是心血管疾病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除通过饮食调节以外,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是服用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胆酸螯合剂和Ω-3脂肪酸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但通常互相补充,通过合理搭配使用,可使脂质代谢异常得到纠正。本文对现有调脂药物的调脂效果和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