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内栓子与动脉栓塞49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内栓子的性质、部位以及与栓塞动脉的关系。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1997年 7月间死亡病人尸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心脏发现血栓样赘生物 49例中 ,2 3例 (4 6 9%)并发动脉栓塞 ,包括脑、肺、肾、脾、肠系膜和肢体动脉。结论 栓子形成的可能原因有风心病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恶性肿瘤等。对上述可能形成心脏栓子疾病的病人要加强心脏超声检查 ,积极防治心脏栓子的形成及各种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3、7天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血压节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7天做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β2-MG、UACR及Cys-C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9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肾损伤分为两组,将合并肾损伤者设为A组(n=52)例,将未合并肾损伤者设为B组(n=38)例;同时选取64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人群β2-MG、UACR及Cys-C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β2-MG、UACR及Cys-C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β2-MG、UACR及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β2-MG、UACR及Cys-C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得出:收缩压、舒张压、β2-MG、UACR、Cys-C、血脂异常为影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单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舒张压异常、收缩压异常、β2-MG、UACR、Cys-C异常升高为影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β2-MG、UACR、Cys-C及三者联合约登指数分别为0.626、0.638、0.624、0.788;β2-MG、UACR、Cys-C及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821、0.712、0.923,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结论β2-MG、UACR及Cys-C水平异常是影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指标检测对评估患者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的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8例发病24h之内入院的脑梗死病人,分别于入院第1、3、7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入院时的血压以及既往病史、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危险分层",将病人分为低、中、高、极高危组,分析各组病人血压特点。结果108例患者首次测量血压增高95例,占87.96%,第1天24h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增高88例,占81.48%,病人整体血压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低、中危、高危组1周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明显,极高危组收缩压下降明显,而舒张压无明显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压处理应采取个体化原则,对中、低危及高危组病人可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暂不予处理,而对极高危组病人,尤其舒张压增高者,应适当采取措施,调控血压,以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特点,为急性脑梗死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8例发病24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天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等进行危险分层,分析各组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结果108例患者首次测量血压增高95例,占87.96%,第1天24h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增高88例,占81.48%,低、中危、高危组1周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明显,极高危组收缩压下降明显,而舒张压无明显下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处理应采取个体化原则,对极高危组患者,尤其舒张压增高者,应适当采取措施,调控血压,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胃肠道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部位和临床结局。方法 以 82例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病历和尸检资料为基础 ,分析胃肠道出血患者食管、胃和小肠的病理改变。结果  82例中胃肠道出血 2 4例 (2 9.3% ) ,其中 2例伴有大量柏油样便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 4例病理表明 ,引起胃肠道出血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胃和近端小肠粘膜的糜烂和出血 ,其他出血原因还有胃溃疡、胃癌和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消化道出血不构成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死因。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道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应常规给予抑酸剂 ,积极防治胃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确诊1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病因追查资料,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结果:发病于剖宫产后、药物流产后及口服避孕药后各1例,活动性乙肝,乳突炎,肾病综合征,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甲状腺桥本氏病伴甲亢各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伴叶酸、维生素B12缺乏1例,高脂血症3例,3例未查及明确病因.结论:本病多见于产褥期女性及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病因追查对预防复发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我国现有约1000万痴呆患者,保守估计每年耗费约600亿美元[1-2]。而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50%~70%。AD在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流行病学数据预  相似文献   
9.
正民间俗称的"过敏"与医学上所指过敏或过敏反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一切异于平常人的反应,可能是晕厥、虚脱及其他不良刺激引起的反应,或纯属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很模糊的概念。医学上所说的过敏是有科学定义的。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物质,使其致敏,再次注射同一种特异性抗原物质,动物就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的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8例发病24h之内入院的脑梗死病人,分别于入院第1、3、7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入院时的血压以及既往病史、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危险分层”,将病人分为低、中、高、极高危组,分析各组病人血压特点。结果108例患者首次测量血压增高95例,占87.96%,第1天24h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增高88例,占81.48%,病人整体血压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低、中危、高危组1周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明显,极高危组收缩压下降明显,而舒张压无明显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压处理应采取个体化原则,对中、低危及高危组病人可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暂不予处理,而对极高危组病人,尤其舒张压增高者,应适当采取措施,调控血压,以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