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背景: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B-Learning)模式在世界各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正蓬勃发展,教学价值备受关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Learning模式在国内外医学课程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依据所确定关键词,从期刊数据库(如Premier、CINAHL和MEDLINE)、出版期刊等检索2000年至2017年间相关文献93篇。结果: 经两轮分析共得国内外文献19篇,这些研究均对B-Learning模式在医学教育背景下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对照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B-Learning模式能弥补医学教育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教学衔接空隙,有助于医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临床技能提升; 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对提升B-Learning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结论: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医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国内外关于B-Learning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初见成效,B-Learning模式已然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领域的教学研究将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最终确诊为VVS或POT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儿中,男性35例(40%),女性53例(60%),年龄4~15岁,发病高峰年龄10~13岁。88例患儿皆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为首发症状,经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最终确诊为VVS 53例(60%),POTS 35例(40%)。有5例以一过性意识丧失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被误诊为癫痫。59例(67%)患儿发病前可追溯到诱因,常见诱因依次为长时间站立、体位变化及剧烈运动。66例(75%)有发作先兆症状,常见的先兆症状依次为胸闷、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及腹痛)及面色苍白。88例患儿均接受了健康教育、自主神经功能锻炼,53例VVS患儿予口服补液盐治疗,35例POTS患儿予口服补液盐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88例患儿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随访3、6、12、18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3%、93%、90%。结论 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为首发症状的患儿除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外,需警惕VVS及POTS等功能性心血管疾病,进一步HUTT检查可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烟冷凝物(PM10采取人体可吸入的艾烟部分)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来观察其对A549的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549的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和时间发生改变,具有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0.12g/L浓度的艾烟冷凝物作用于细胞12 h后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05<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艾烟冷凝物可以引起细胞发生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549细胞随着艾烟冷凝物浓度的增加、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表明一定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和一定的刺激时间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一定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在较短刺激时间内具有细胞增殖作用,故认为艾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是艾烟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引起细胞的凋亡可能是毒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土木香内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25、12.5、25、50、100μmol/L的异土木香内酯作用于K562/A02细胞24、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10、15、20μmol/L异土木香内酯作用于K562/A02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异土木香内酯能够显著抑制K562/A02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5.00±1.03)μmol/L;阴性对照组及10、15、20μmol/L异土木香内酯作用后K562/A0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1±0.52)%、(19.10±1.55)%、(27.61±2.32)%和(32.01±3.01)%,呈浓度依赖性(F=33.901,P<0.05);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7.80±2.11)%、(68.62±2.89)%、(78.44±3.51)%和(80.61±2.90)%,呈浓度依赖性(F=51.328,P<0.05).异土木香内酯明显降低bcl-2、p-bcr-abl、p-STAT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的表达(P<0.05),上调细胞色素C、Bax和p21的表达(P<0.05).结论异土木香内酯能够通过bcr-abl-STAT5信号通路抑制K562/A0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如果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小学英语是英语知识的启蒙教育,要想启其蒙,老师必须注意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积极创设英语情景,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与鼓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国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管理机制。方法从构建过程和运行过程两方面探讨资源库管理机制,构建过程管理包括资源库建设人员组织及管理和资源库建设架构管理;运行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维护管理、资源库运行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效果。结果成功构建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用户对资源库总体满意度现场访谈为91.81%,调查问卷为88.28%。每周使用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用户占52.30%。31.67%现场用户和44.99%问卷用户提出需要提高网页浏览速度。结论通过资源库构建过程和运行过程两个环节对构建并运行全国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鼠疫耶尔森菌不同分离株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差异,探索染色体重排在鼠疫菌中发生的原因及用于菌株遗传特征识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首株鼠疫菌株CO92(美国)为参考株,以从中国分离出的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4株鼠疫菌株(内蒙古91001、云南剑川D182038、云南玉龙D106004、西藏那曲Z176003)为对比株,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genome)上公布的这5株鼠疫菌的染色体序列及染色体上所有编码基因序列间的相似性,将鼠疫菌染色体人为的划分成多个大的DNA节段(染色体板块),确定这些板块在不同鼠疫菌株间排列方式的差异以及板块之间的断裂区片段的基因组成;根据菌株两两比较所得的重排差异结果,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除Z176003菌株外,CO92、D182038、D106004、91001菌株可被分成44个相对独立的染色体板块,板块内部基因组成和排列高度稳定,板块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与参考株CO92菌株比较,D182038、D106004菌株染色体均存在13处重排,Z176003菌株染色体存在14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存在37处板块排列顺序的改变.菌株间两两比较,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仅有8处染色体板块排列方式不同,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CO92菌株染色体上的相邻板块之间存在43个断裂区,有39个断裂区的DNA片段含有插入序列,其中25个插入序列为IS100.结论 鼠疫菌基因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染色体重排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拥有的插入序列密切相关.菌株间染色体的重排差异,能用于菌株遗传特征的识别和亲缘远近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共享型全国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方法:104家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及院校组成联合开发团队,根据对行业需求和学校课程的调研结果形成新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归档、审核和上传,形成网络资源库。推广应用以后调查评价使用效果。结果:共集成了13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视频160个,虚拟作品52个,教学图片5405幅,行业案例128个,任务情境137个,情景案例130个,实验实训50个,试题6720题。用户对资源库总体满意度约为88.3%;52.3%的用户每周使用资源库;72.5%的用户借鉴过资源库素材。结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了高职护理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与学习模式变革,加速了护理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实现了护理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北京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35±8.86)岁;病程(43.45±19.59)d。60例随机分为每日组、隔日组和隔2日组各2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连续2周的点穴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