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生焦虑与应付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随机抽取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中生焦虑总均分为(45.77±10.76),31.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以轻度为主,占20.8%;②高三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F=2.975,P<0.05);高三和高一学生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F=11.330,P<0.01;F=3.756,P<0.05);高三学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F=6.041,P<0.05);高三和高二学生的幻想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F=5.007,P<0.05)。结论高三学生焦虑水平较高,女生比男生焦虑水平更高,更偏好用退避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成为了广大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社区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专业工作者的数量无法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即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而学生需求迫切.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理解农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GCBT)对高强迫特质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9年3—4月,方便选取合肥市2所高校的6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8例高强迫特质大学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9名)和对照组(29名)。实验组接受8次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共4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基线与4周后对2组进行强迫症状量表(OCI-R)及Stroop色词测验(SWC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测试(WSCT)测评。  结果  干预后,GCBT组OCI-R评分(10.28±7.22)低于对照组(15.90±10.20)分(t=2.42,P < 0.05)。在Stroop C和干扰效应(SIE)耗时上,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21.89±6.63,8.62±4.43;20.52±7.37,8.04±4.84)s,GCBT组分别为(22.14±4.92,8.36±3.87;16.81±3.43,4.82±1.86)s,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0,10.54,P值均 < 0.05);在DST-倒背得分上,对照组干预前后为(6.21±1.35,6.55±1.45)个,GCBT组为(6.31±1.44,7.24±1.38)个,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96,P < 0.05)。  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高强迫特质大学生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但未改变认知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童年期心理创伤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n=78)和正常对照被试者(n=80),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两组测评.结果 ①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较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P<0.01),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P<0.01),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经历较高(P<0.01,P<0.05);②相关分析中,认知重评和性虐待、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述情量表总分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P<0.01),外向型思维与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功能失调和述情障碍,可能与童年期心理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9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被试并分为同质的两个小组,干预组进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并进行后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①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目标专注(t=-1.92,P>0.05)、情绪控制(t=-1.15,P>0.05)、积极认知(t=-1.40,P>0.05)、家庭支持(t=-1.46,P>0.05)、人际协助(t=-0.49,P>0.05)、心理韧性(t=-1.75,P>0.05)和主观幸福感(t=-1.65,P>0.05);②干预组前后测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目标专注(t=-2.77,P<0.05)、情绪控制(t=-2.42,P<0.05)积极认知(t=-2.08,P<0.05),家庭支持(t=-2.01,P<0.05)、人际协助(t=-2.35,P<0.05)、心理韧性(t=-2.15,P<0.05)和主观幸福感(t=-2.48,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中学生711名实施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59.7%的七年级学生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明显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有12.2%的八年级学生处于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15.5%的人处于积极延缓地位(M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九年级有23.2%的人处于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八年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 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合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疼痛共情外显和内隐任务探究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方法采用疼痛共情范式对37例门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与患者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疼痛共情能力进行比较,评估指标为正确率和反应时;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比较2组的共情能力,包括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结果(1)IRI-C评分比较:患者组在IRI.C的观点采择[(9.0±4.2)分比(11.2±4.4)分]、想象力[(12.9±4.6)分比(15.7±3.8)分]因子得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1;t=-3.0,P〈0.05),个人痛苦[(11.3±4.7)分tt(7.2±4.2)分]因子得分大于对照组(t=4.1,P〈0.01)。(2)正确率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F(1,71)=61.82,P〈0.01;F(1,71=65.79,P〈0.01],任务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1,71)=4.37,P〈0.051。外显任务下,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F(1,71)=28.25,P〈0.01],组问差异明显[F(1,71)=4.04,P〈0.05];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组判断疼痛图片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限。[F(1,71)=4.07,P〈0.05],中性图片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应时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阶,[F(1,71)=65.56,P〈0.01;[F(1,71)=9.54,P〈0.05],任务、情绪图片、组别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9.
李晶晶  蔡翥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19-1420
评价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行干预的效果,以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安徽省某高校的30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弹性干预,并将干预效果与对照组30名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被试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的心理弹性水平分别为(91.37±11.88)、(95.37±10.89)和(97.40±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18,P=0.000);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弹性,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测试结果分别为(92.00±11.48)、(92.10±9.90)和(92.5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2).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有着正向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石城县2所中学230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基本一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高于高二、高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即要对高中生开展心理辅导,又要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