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图改变已被广泛研究,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肌力肌电图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治疗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及躯干偏移距离,行表面肌电图检查,测量两侧椎旁肌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值,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水平两侧椎旁肌肌力。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腰椎侧凸明显减少,脊柱冠状面平衡恢复。患者治疗前腰椎侧凸Cobb角为(11.81±3.50)°,治疗后为(2.65±3.10)°,腰椎侧凸明显减少,平均差值为(9.15±2.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躯干偏移距离为(5.92±3.20)cm,治疗后为(0.32±0.26)cm,平均差值为(5.59±3.08)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78%,治疗后平均为4%。突出节段水平治疗前凹侧屈曲时凹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1±0.12)m V,治疗后为(0.88±0.26)m V,平均差值为(0.59±0.27)m V;治疗前凸侧屈曲时凸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9±0.12)m V,治疗后为(0.88±0.25)m V,平均差值为(0.67±0.27)m V,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平均差值为(0.003±0.020)m 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以上结果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侧凸为代偿性侧凸,早期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可以纠正腰椎侧凸。椎旁肌肌?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增约30万以上的脊髓伤残者,且大部分为青壮年。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筛选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但其建立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现对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有关动物的选择、麻醉及脊髓损伤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产生偏差的原因。方法:30例下颈椎疾患手术患者,导航辅助下置入172枚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横断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内壁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椎体中线的角度;矢状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上壁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椎体上缘的角度。对导航图像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枚螺钉穿出椎弓根上壁,3枚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入椎动脉孔。导航图像数据与术后CT数据呈正直线相关。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漂移是置钉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70岁以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和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33例70~87岁颈椎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7.2分。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JOA评分8~16分,平均11.7分,改善率13%~84%,平均45.2%。优2例,良13例,可18例,无变化2例。结论:70岁以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程长,颈椎间盘突出位置高,术前神经功能差,手术减压效果低于其他年龄组,但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形态变化与椎弓根外固定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椎弓根行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观察效果。结果:CT扫描发现,侧凸患者凹侧椎弓根直径明显窄于凸侧椎弓根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凹侧及凸侧椎弓根直径都明显小于相应肋骨.椎弓根单元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呈楔形变,主动脉位置相对向后外侧移位;临床选择5例侧凸病人共24个胸椎弓根过细(小于2mm)或变形严重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而对这部分椎弓根行椎弓根根外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经3,6及12个月随访无螺钉拔出或松动,无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侧凸病人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脊柱侧凸病人中应用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后凸畸形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例成年家猪胸腰椎脊柱新鲜标本,随机分为3组,建立两个Cobb角度水平的胸腰段后凸畸形和相应的腰椎过度前凸模型,进行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测量L2~L3和L4~Ls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ROM)以及所对应的中性区(NZ)的大小.对各组数值进行方差分析,用snk(q检验)法对分组变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后凸的胸腰段对邻近运动节段(L2~L3)矢状面上的运动(前屈/后伸)ROM以及NZ的影响更明显,P<0.05.认为腰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的过度增大,是胸腰段后凸畸形后为维持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一个重要代偿改变,且ROM的增大以上腰椎的改变更为明显,而对下腰椎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定,C组采用经改良肋横突法固定。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测试条件:D1,螺钉直径5.5mm,长度40mm;D2,螺钉直径5.5mm,长度45mm;D3,螺钉直径6.5mm,长度45mm;D4,螺钉直径6.5mm,长度50mm。测试3种固定方法下的螺钉拔出力,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D1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787.0±119.3N,B组为706.2±109.4N,C组为616.1±82.3N,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2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2.3±128.7N,B组为811.4±113.6N,C组为655.1±92.2N,A、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3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55.3±117.1N,B组为938.0±131.5N,C组为861.3±117.8N,A、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4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4.3±120.9N,B组为959.6±135.2N,C组为941.2±115.4N,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直径6.5mm、长度45~50mm的螺钉固定时,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嗅鞘细胞终生具有成髓鞘能力,如何利用简单而又经济的方法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是脊髓损伤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纯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将差速贴壁后的大鼠嗅鞘细胞首先用含10mg/L阿糖胞苷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然后用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和25μg/L神经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对细胞及其纯度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染色呈阳性反应,细胞呈双极和三级,伸出细长突出,并渐结成网状,在体外培养的第7天纯度为95%,第9天时为90%,且形态良好。结果提示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经横突-椎体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胸椎椎弓根行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术,并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53例脊柱侧凸患者共86个胸椎弓根过窄或严重变形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其中椎弓根窄细39个、椎弓根风吹样变28个、椎弓根不规则变形19个.均行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术,侧凸畸形矫正良好,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未见明显矫正度丢失,未见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结论:应用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侧凸,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尤其适用于胸椎椎弓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侧凸患者.  相似文献   
10.
孙建民  蒋振松  崔新刚 《山东医药》2009,49(14):110-1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在众多因素作用下,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而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问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产生一系列以肢体感觉、运动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脊髓及神经根损害的疾病。本病在日本发病率最高,故有日本病之称。无临床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只有轻微神经根、脊髓受压症状,无进一步恶化倾向者,可给予药物、对症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