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期诱发大鼠肝转变灶实验在国外研究较多,1980年经Weisburger等推荐,作为快速检测化学物致癌性的短期实验方法之一。但该方法的实验步骤、观察指标、应用价值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仅就该方法中与肝切除有关的麻醉剂的选择、腹壁切口缝合方法、肝切除时机等进行探讨;还观察了转变灶的四种标志酶的出现情况和苯巴比妥钠对γ-谷氨酰转肽酸(γ-GT)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门静脉插管连续取样系统作了较大改进:用自制小玻璃三通管,两端连接聚乙烯软管作为大鼠门静脉插管和连续取样系统.并采用外科静脉切开插管术.用国产恒温脏器灌流仪,分别将32mM 铝和100mM 氟溶解于20mM 的 Tris 液(PH7.0)中,原位灌流小肠40分钟,观察了铝和氟吸收的动力过程。结果表明,该法经改进后操作简易,取样方便,结果可靠,较为实用,是研究化学物肠道吸收的较好方法。通过对铝氟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认为氟的吸收方式可能是易化扩散,铝的吸收可能是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诱发小鼠肺肿瘤短期试验证明氯丁二烯的致癌性。结果表明:吸入氯丁二烯2.9、19.2和189mg/m~3后,均可使小鼠肺肿瘤发生率增高;出现肺肿瘤多发性增加,并呈现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由于本研究所用最高浓度189mg/m~3在生产现场并非偶尔出现,故本研究结果提示了氯丁二烯的致癌性,并进一步支持本室关于氯丁二烯作业人员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研制的消毒剂进行了毒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消毒剂急性毒性为实际无毒,弱蓄积性。Ames试验、枯草杆菌重组修复试验、微核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分析均为阴性。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第二阶段试验基本通过。考虑到此消毒剂在大量推广应用时,要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故进行了志愿受试者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以常规使用浓度和倍量浓度下,对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青石棉诱发V79细胞微核与多核模型的基础上,以维生素E(VE),β-胡萝卜素(β-Car)或亚硒酸钠(Se)分别与青石棉同时处理细胞,观察上述抗氧化剂对其微核细胞率与多核细胞率的影响.发现VE和Se可分别降低其微核细胞率或多核细胞率,β-Car对二者均无影响.采用青石棉诱发的BALB/c-3T3恶性转化细胞,观察上述物质对其克隆形成率(CFE)和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Se,β-Car和VE分别在10,6和250μmolL-1以上浓度出现CFE降低,且细胞生长受抑.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剂量尿烷一次腹腔注射,对KM、BALB/c和A/J系小鼠进行肺肿瘤短期诱导试验,以比较其敏感性,为环境化学物致癌性鉴定的实验条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肺肿瘤发生率和平均发瘤数两项指数来衡量发瘤危险,A/J系均在最低染毒剂量(25mg/kg)即出现发瘤危险明显增高;KM系以发生率衡量时,100mg/kg为发瘤危险增高的最低剂量,而以平均发瘤数衡量时,最低剂量为200mg/kg;BALB/c系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木尘的诱变性,选择硬木和软木各一种,分别为榉木和桦木,制备成木尘水提取液和有机提取液,进行BALB/c3T3细胞微核和多核诱导试验。结果显示榉木尘和桦木层两种提取液均存在细胞毒性,并引起BALB/c-3T3细胞微核和多核细胞率的明显高,剂量反应关系成立,说明榉木尘和桦木尘两种提取液均具有诱变性。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工作时,只要机器受到轻微振动,基线就大幅度飘移,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分析与检修:该机存有明显接触不良现缘。由于从电桥输出的是已由75kHz高频信号调制的调幅波,在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中间病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人鼠肝脏的中间病变进行了研究。S.D大鼠在70%的肝大部切除术(PH)后18~24小时腹腔注射10mg/kg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一周后,在饮水中加入0.05%的苯巴比妥(PB)。DENA启动后1月,r-GT和H·E染色可见转变灶和结节。转变灶和结节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数量在3月未达高峰,4月末开始下降。从2月到7月,很多结节发生变性。10月末仅在雌鼠见大的结节。这一结果支持转变灶是结节的前身,结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恶变的危险性这一假说。实验未见在右叶和尾叶的转变灶和结节的数量差异,但结果显示雌鼠比雄鼠对化学致癌剂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不同剂量尿烷1次i.p对KM、BALB/C和A/J系小鼠进行肺肿瘤短期诱发试验,旨在比较其敏感性,为环境化学物致癌性鉴定实验条件的探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