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汉传  莫显伟 《广西医学》2008,30(4):589-590
右肝癌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胸腔积液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2],可影响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因此提高对右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高危因素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莫显伟  赵伟  林源 《微创医学》2014,(5):604-608
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异常普遍地存在于多数肿瘤疾病中,糖酵解途径增强是肿瘤细胞物质代谢中最主要的特点,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基因转染技术的兴起,这一理论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和进展。本文着重就肿瘤细胞糖代谢的特点、机制、糖代谢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及其他营养物质代谢混乱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总结近年来肿瘤代谢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程关护诊疗(total care and treatment,TCT)模式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1 81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TCT模式诊疗将患者分成TCT模式组和常规诊疗模式组,比较两组行根治性治疗术患者1年、2年复发率、复发后治疗率及生存率。结果 共收集行TCT模式诊疗肝癌患者1 054例(TCT模式组)和常规诊疗模式患者756例(常规诊疗模式组),其中TCT模式组行根治性治疗术784例,常规诊疗模式组556例。 TCT模式组行根治性治疗患者1年和2年复发率与常规诊疗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54% vs 21.22%,χ2=0.093,P=0.760;40.31% vs 41.19%,χ2=0.105,P=0.746);TCT模式组1年和2年复发后治疗率高于常规诊疗模式组(100% vs 57.63%,χ2=9.836,P=0.020;100% vs 56.77%,χ2=7.679,P=0.060)。1年、2年总生存率亦高于常规诊疗模式组(83.20% vs 79.28%,P<0.05;67.12% vs 59.31%,P<0.05) 结论 肝癌全程关护诊疗模式符合肝癌治疗系统、序贯、个体化需求的规律,在行根治性治疗术患者中,两种诊疗模式患者复发率相当,但TCT模式诊疗患者复发后治疗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术后晚期复发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与肝癌术后晚期复发(术后1年后复发者)相关的基因。方法:将42例肝癌术后晚期复发患者按复发时间分为两组,早于3年组(EN组):术后复发时间〉1年且≤3年;迟于3年组(LN组):术后复发时间〉3年。对两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p21、p16及c-erbB-2基因表达。结果:两组病例癌组织p53、p21、p16及c-erbB-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p21、c-erbB-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表达EN组高于LN组(P=0.030),p16基因表达EN组低于LN组(P=0.021)。结论:肝癌术后晚期复发可能与残肝内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及p16蛋白表达缺失相关。  相似文献   
5.
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p53、p21、C-erbB-2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肝癌(FH)组织中p53、p21、C-erbB-2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FH组HCC患者及41例非家族聚集性肝癌(NF)组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p53、p21、C-erbB-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p21、C-erbB-2阳性表达率在FH组与N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p21、C-erbB-2基因可能不是家族聚集性HCC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住院病例的调查,探讨广西贵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感染及HCC家族史与HCC患者住院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以2004~2008年贵港市人民医院首次住院的HCC患者136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构建调查表的数据库,对贵港地区乙肝感染及HCC家族史与HCC患者住院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CC家族史(+)者住院年龄较HCC家族史(-)者小(P〈O.05);HCC病例中乙肝(-)者住院年龄与乙肝(+)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以乙肝(-)且HCC家族史(-)者作为参照组,乙肝(+)且HCC家族史(-)组与之比较,患者住院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聘0.443),乙肝(-)且HCC家族史(+)者及乙肝(+)且HCC家族史(+)者的住院年龄均偏小(尸均〈0.05)。结论①无论是否有乙肝感染,HCC家族史(+)的肝癌患者住院年龄均较HCC家族史(-)者小;@HCC家族史及乙肝感染史与贵港地区HCC患者的住院年龄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深静脉置管术后不同时段不同部位细菌培养阳性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9例颈内静脉置管和44例股静脉置管术后1d、3d、7d、14d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口各412份样本及拔管时导管头103份样本行细菌培养及细菌菌落计数,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管术后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者分别为99、99、74例次,导管头细菌培养阳性9例,置管术后1d、3d、7d各采样点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比较有相关性,均P0.01;第14d各采样点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无相关性(P0.05);股静脉置管组细菌菌落计数及导管相关感染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P值分别为0.000;0.023。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细菌污染及置管部位的细菌菌落密度有关,规范置管操作、加强导管维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VEGF阳性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阳性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将71例肝癌患者根据VEGF表达分成VEGF阳性表达组(VP)34例及VEGF阴性表达组(V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分级、肿瘤包膜、静脉癌栓、1年复发率及大于1年小于3年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病例在肿瘤细胞分级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静脉癌栓率及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VN组(P<0.05),VP组有完整肿瘤包膜率明显低于VN组(P<0.05).结论 VEGF表达与肝癌复发相关性可能是通过产生微转移灶的作用形成肝癌的早期复发灶,而与肝癌的晚期复发则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家族聚集性肝癌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肝癌家族内聚集发病可能的原因。
方法:收集25例家族聚集性肝癌患者(FH组)与39例非家族聚集性肝癌患者(NF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同生活非血缘家族成员肝癌发生率、肿瘤细胞分化、肿瘤有无包膜、有无静脉癌栓、AFP及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H组男女性别比、家族成员乙肝感染率、术后3年复发率高于NF组(P<0.05),而平均年龄、肝纤维化分期、HBV-DNA拷贝数低于NF组(P<0.05)。
结论:家族聚集性肝癌可能是患者在高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对致癌因素(如乙肝家族性发病)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肝癌发病在家族内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现场解剖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名规培医师,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混合组各15名,分别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与传统开腹教学,对各规培医师所掌握的直肠癌手术相关局部解剖进行实践和理论考核评分,调查学员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实践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P0.05);腹腔镜组和混合组规培医师实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理论得分均比传统开腹组高(P0.05);腹腔镜组的理论得分高于混合组(P0.05)。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混合组规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在对外科规培医师的教学中更具优势,为规培医师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使其更加准确快速地掌握直肠癌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更受学员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