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19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腰椎终板不同位点的压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对软骨终板压应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一青壮年男性新鲜尸体的腰椎运动节段标本,螺旋CT机对腰椎运动节段进行连续CT扫描,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L4/5运动节段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模拟椎间盘正常状态和椎间盘退变状态,在L4、L5椎体终板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结点,分别代表椎体终板正中部、左右侧边缘、后中部和前中部,对上下软骨终板压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 结果 椎间盘退变组较正常组的终板压应力均显著增大,上下终板在轴向加载、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加载时椎间盘退变组较正常状态时应力分布均显著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椎间盘退变因素对终板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 随着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应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其中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开放组,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接受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的3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微创组。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疼痛程度(VAS评分)、瘢痕愈后长度]、并发症,并统计两组术后满意度。结果微创组瘢痕愈后长度、平均切口长度、切口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开放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均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8.11%)低于开放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满意度(94.59%)高于开放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危重疾病患者中选取2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作为依据,分为甲(出现血栓性疾病)、乙(未出现血栓,但基础疾病相同)两组,对其炎性因子和凝血标志物进行检测,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甲组患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3360、42.6325、57.5695,P0.05;甲组患者D-D(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PIC(溶酶-a_2纤溶酶抑制剂)、TAT(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1296、20.1296、9.6338、15.6398、18.8857,P0.05;甲、乙两组t-PAIC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标志物中的TM和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和IL-6、CRP以及PC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0.251、0.291。结论危重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纤溶与凝血系统活化现象,机体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炎与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和转归与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蛋白(IMA)分别在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有一定表达,本研究探寻对脑梗死的预测有意义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共病心境恶劣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用检查访谈(CIDI)将301例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分为共病心境恶劣组(共病组,26例)及非共病心境恶劣组(非共病组,275例);对两组的人口学资料、抑郁症临床特征、父母亲情关系量表(PBI)、艾森克神经质量表、生活应激事件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共病组的临床资料相比,共病组抑郁症总病程更长[(14.1±9.5)年vs.(10.4±8.3)年;P=0.032],起病年龄更小[(30.9±8.3)岁vs.(36.1±9.4)岁;P=0.003],发病次数更多[(5.8±5.3)vs.(4.1±4.9);P=0.047],阳性家族史及有自杀行为比率更高(34.6%vs.18.5%,P=0.049;38.5%vs.20.4%,P=0.033);艾森克神经质评分明显增高[(13.3±6.0)vs.(10.6±5.7);P=0.02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BI母亲保护评分、共病焦虑障碍及生活压力事件是共病心境恶劣的因素(P0.05或P0.01)。结论:共病心境恶劣的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其抑郁症病情更为严重;母亲过度保护、共病焦虑障碍及生活压力事件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评价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2家医院2013年全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计数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标准。结果收集12家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分离细菌60 5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 251株(占33.5%),革兰阴性菌40 254株(占66.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5%和83.4%;肠球菌属中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占5.4%、粪肠球菌占1%;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9.4%,非发酵菌占39.0%。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3.2%~56.8%之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1%~8.4%之间。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1.3%,鲍曼不动杆菌占37.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0.9%和27.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4.0%和66.4%。结论与2012年比较,2013年江苏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很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略有降低;但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均高于201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h UCBSCs)穴位移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先进行脐血CD34+细胞分选,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甲氨喋呤(MTX)灌胃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邓安梅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于大鼠免疫后第31天(除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向外关穴、尾静脉注射0.5 m L氯化钠注射液和0.5m L h UCBSCs悬液(含干细胞2×107/m L),4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 UCBSCs外关穴穴位注射治疗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抑制关节炎症和关节骨破坏吸收,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通过诱导T细胞的活化特异性识别肿瘤的靶点,释放细胞因子,发挥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可在共刺激因子协助下发挥持续的抗肿瘤作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肿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该法对上述儿童好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对其难治性和复发性的病例也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CAR-T细胞疗法治疗儿童好发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