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87岁,因面颈部反复红斑、水疱、结痂伴瘙痒2年,加重2个月,于2019年3月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颈前区散在红斑、水疱,自行破溃,遗留疼痛性糜烂面及结痂。就诊于外院,面部皮疹组织病理提示,真皮浅层较多淋巴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局部纤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CD68阳性……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结节性痒疹并发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男,38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2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颈部可触及一0.5 cm×1 cm淋巴结,右颈部一3 cm×3 cm淋巴结,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米粒至黄豆大褐色丘疹、结节,触之坚硬,结节周围皮肤色素沉着,部分呈苔藓样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结节性痒疹改变。右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异形大细胞。右颈部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CD30(+),CD15(+),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背景FDC网CD21(+),CD23(+)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CD123散在(+),CD3(+),CD5(+),CD19(+),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符合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于当地行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氮烯唑胺)方案化疗2个月后皮疹较前消退,瘙痒基本缓解。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手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患者男,74岁,双手掌结节6年。查体:双手掌及部分指关节屈侧大小不一隆起性结节,质硬,中央可见绿豆至黄豆大小溃疡。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增生,皮突轻度下延,真皮浅层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真皮全层胶原、纤维母细胞及血管明显增生,其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HGPS).对1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LMNA基因11号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患者男,5岁,全身皮肤呈硬皮病样改变,生长迟滞,特殊面容,毛发稀少.髋、膝关节均不能完全伸直,呈“骑马样站姿”.患儿LMNA基因11号外显子c.1824C>T杂合点突变,父母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文中还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国人群中通过基因学诊断的18例病例的疾病特点.我国基因学诊断的18例HGPS中,9例经典型HGPS均为散发病例,基因表型均上出现c.1824C>T杂合突变.患儿均在1岁以内发病,出生时基本未表现出“异常”.患儿男女性别比例为2∶1,以男孩受累明显;非经典型患儿基本在家族内发病,男女受累情况类似,3个家庭中均发现c.1579C>T纯合突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8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瘙痒、发热21d,于2010年5月5日收住我科.患者2个月前因癫痫服用卡马西平、礞石滚痰丸等治疗,21d前突然全身发生大片瘙痒性红斑,伴发热、头晕、淡漠,外院先后诊为药疹、药疹合并病毒性脑炎,遂将卡马西平改为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每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290mg和阿昔洛韦,并用甘露醇脱水等,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及其相关蛋白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索AD的发病机制.方法:AD患者15例,正常对照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ABC法),对皮肤组织中PAR2的表达及组织分布进行测定.结果:AD患者皮损组织呈现以慢性皮炎为主的病理改变:表皮突向下增生延长,棘层肥厚,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患者非皮损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可见轻度棘层细胞增生.PAR2表达水平在AD患者皮损组织中明显升高,但在AD患者非皮损组织中变化并不显著.结论:在AD患者中,PAR2表达水平异常增加,由于PAR2表达的增加主要见于AD患者的皮损组织,南此推测.PAR2的激活和表达主要与AD的早期急性炎症反应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7.
病史:患者男,46岁,左前臂外侧结节20余年,略增大半年,无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断于2003年4月来我科诊治。既往体健,否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贫血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常用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累积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试验药与对照药分为7组。对受试者每周每种药品进行4次24h的斑贴试验和1次72h的斑贴试验观察。共进行3周的观察。结果累积刺激最小的是0.1%阿达帕林凝胶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其20d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累积刺激作用最大的0.1%维A酸霜组为0.59±0.2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0.1%阿达帕林凝胶的累积刺激指数还明显小于0.025%维A酸霜组(0.41±0.22)和0.05%维A酸霜组(0.25±0.22)。结论国内外常用的治疗痤疮的维A酸外用制剂是安全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的刺激作用不但明显小于0.1%维A酸霜,也小于0.05%维A酸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8岁,因双侧小阴唇内侧乳头样群集丘疹 2 年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双侧小阴唇内侧出现乳头状丘疹,无痒痛等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体检无特殊……  相似文献   
10.
落叶型天疱疮原发损害为红斑、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水疱位置较浅,极易破裂,故早期损害常为红色湿润的浅表糜烂面,浆液性渗出形成黄褐色、油腻性片状鳞屑和结痂。病理为角质层下棘刺松解性大疱。最近我们收治了1例有明显脓疱的落叶型天疱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