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毫米波照射对小鼠皮肤、肝及骨髓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小鼠56只,以36.4GHz,功率密度为1mw/cm~2的毫米波作局部照射,观察其对皮肤、骨髓、肝、脾等组织的影响:发现在15~30min/d,连续5d照射后,对照射部位皮肤影响不大,而对远距之肝及骨髓影响明显。如肝中糖原储集增加;骨髓中巨核细胞变化明显,即小剂量时分裂增加,而随剂量加大巨核细胞出现核固缩等,其变化同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棉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瘤共192例,收到较好疗效。观察了不同累积量棉酚对雌性大鼠的性生殖轴和生命重要器官的组织形态影响,及对性腺轴的内源性阿片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提示棉酚有兴奋和抑制的双相作用,且与累积量明显相关。适当使用或可作为诱导排卵、更年期人工绝经和治疗中度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小鼠110只,局部36.7 GHz,波长8mm,功率密度为4 mW/cm~2的毫米波辐照背部。照射 30 min/d,连照 5d。照后一定时间点取9种组织作组织学检查,部分动物照射前后测定了局部皮温及肛温,还有部分动物照前局部皮下作了封闭。结果发现:①所有实验组动物骨髓、睾丸及肝脏均有变化;②局部照射后体温无明显升高;③局部封闭亦未能消除骨髓、睾丸以及肝脏中出现之改变。实验证明毫米波所致的间接效应并非由于体温升高所引起,局部封闭亦未能减少间接效应所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墨汁灌注、塑料灌注、扫描电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来研究肠道粘膜微循环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观察了大鼠~(60)Co全身一次照射20GY后肠道微循环的改变。发现照后不同时期血管与粘膜有相应变化,血管先收缩,而后扩张,再收缩;血管口径粗细不一,照后24小时后改变更显著,绒毛上端血流中断,在扫描电镜下小肠绒毛血管网呈火山喷口式,血管断端呈鼓锤状。从透射电镜下可见血管口径数量改变的原因是内皮先有肿胀,而后有变性、坏死以及增生,终而可阻塞血管。血流中断与绒毛细胞上部脱落坏死并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对生殖系统的作用特点。方法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连续辐照6、12、18d,30、6和90min/d)辐照小鼠,动物采用自由体位;观察体重、睾体比、精子数量和精子畸变率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辐照组(30min和90min,连续12d组)小鼠体重较平行对照组(0min组)明显下降(P<0.05);各辐照组的精子畸形率均较平行对照组明显增加,以60min,连续12d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10mW/cm2、2450MHz微波对受照小鼠精子畸变率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兔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的抗血清检测正常人、山羊、兔、大鼠和纯系小鼠(C_(57)BL、LACA、AMM)血浆ⅧR:Ag,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作人和各动物组织(肝、肾、小肠、脾)的ⅧR:Ag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在人和兔血浆中出现明显电泳峰,肝、肾、小肠,脾组织血管内皮呈强荧光反应。在山羊,大鼠和小鼠各种系的血浆和组织的血管内皮中未测出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全麻对毫米波辐照所致远位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在以往关于毫米波辐射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毫米波辐照对远离照射部位的骨髓、睾丸及肝脏有一定的影响:骨髓内巨核细胞分裂相增加,有核固缩;睾丸中精原、精母细胞减少,有多核巨细胞出现;肝组织中肝糖原增加,说明毫米波辐照可有远位效应(或间接效应),本实验对在全身麻醉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