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孝礼  朱运良 《中成药》1994,16(2):12-1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六味地黄丸等4种蜜丸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为10.1~13.7%(mg/g)。所用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和准确度均较好,可用来评估蜜丸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含糖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硫酸-苯酚法和硫酸-变色酸法测定了乌头及其炮制品以及它们的粗多糖的含糖量。结果表明:炮制过程中乌头各部分提取液的含糖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3.
国外中药炮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关于国外中药炮制的研究,国内曾有过简要介绍,北川勋等也在日本进行了专题报告.本文仅就国外中药炮制的研究近况简述如下. 一、附子附子炮制的目的主要是减毒.Hiroshi Hikino等研究了附子及其炮制品对于不同方法给药(p.o、s.c、i.p、iv)的小鼠的LD_(50),结果表明:生附子经120℃湿热处理40分钟后,急性毒性降至原来的1/5~1/360;另对于DDI系小鼠和Wistar大鼠,生附子与其3~60倍剂量的炮制品的亚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生附子0.08g/kg/天的  相似文献   
4.
乌头碱和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 甘草是乌头炮制辅料中最常用的一种。关于甘草对乌头是否具有解毒作用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乌头类生物碱之间是否反应生  相似文献   
5.
中药乌头去毒指数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萃取法分离-离子对萃取-比色法和异羟肟酸反应-三氯化铁显色-比色法分别测定了乌头中毒性生物碱乌头碱类(A)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根据以上测得结果求得了苯甲酰乌头原碱类(B)的含量,进而求得去毒指数(DI,DI=B/(A B))。采用上下法和醋酸诱导扭体法分别测定乌头对小鼠的LD_(50)和半数镇痛效量(AD_(50)),进而求得了治疗指数(TI,TI=LD_(50)/AD_(50))。DI生品为3.83%,炮制品为51.9~70.3%;TI分别为3.2,4.0~7.6。结果表明DI可用来评估乌头的有效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6.
乌头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苏孝礼  刘成基 《中药材》1994,17(4):27-28
采用乌头的去毒指数(DI)为质量指标来评估乌头的有效性和毒性。通过L_8(4~1×2~6)正交试验确定乌头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2C_1B_1D_2E_1,即将乌头整个经清水润湿后,120℃加压蒸制90分钟。  相似文献   
7.
设计出测定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及其炮制品中毒性生物碱含量的简便方法:萃取法分离—离子对萃取—比色法;提出用异羟肟酸反应—三氯化铁试剂显色—比色法代替高氯酸铁试剂显色法测定乌头及其炮制品中酯型生物碱含量;根据两法测得结果,可求得乌头炮制品的去毒指  相似文献   
8.
采用乌头的去毒指数(DI)为质量指标来评估乌头的有效性和毒性。通过L_8(4~1×2~4)正交试验确定乌头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2C_1B_1D_2E_1,即将乌头整个经  相似文献   
9.
乌头及其炮制品中粗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孝礼  刘成基 《中药材》1991,14(5):27-29
本文对比研究了生乌头、煮乌头和加压蒸乌头中粗多糖对小鼠血糖水平和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头炮制过程中加压蒸对其多糖上述药理作用无甚影响,而浸煮则使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六味地黄丸等4种蜜丸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为10.1~13.7%(mg/g)。所用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和准确度均较好,可用来评估蜜丸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