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外伤跌仆所引起的急性腰骶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在临床上是个多发病,常见病。笔者自2007年6月-2010年2月.收治急性腰骶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123例,采用胶布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9例,女44例;年龄19~72岁,平均42.3岁。均于急性损伤后5d内来院就诊。弯腰抬重物致伤68侧,被重物压于肩部致伤5例,高处跌落伤15例,起床弯腰拾物或穿鞋致伤10例,咳嗽后疼痛11例,无明显诱因14例。  相似文献   
2.
足底静脉泵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足底静脉泵的临床应用苏奇庄小宁蔡崇辉自1993年12月~1994年3月,笔者应用中山市振华电器厂生产的DD880、220V、50HZ、4.5W空气加压泵,将之与血压计的气囊袖带的进气管连接应用于临床,肢体消肿和预防静脉栓塞效果明显。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的体会(附102例报告)泉州市人民医院骨科苏奇,蔡崇辉近年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发生显著增加且更趋复杂,必须正确处理严重开放性骨折,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1988~1993年处理10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的第一楔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带血管的第一楔骨骨膜瓣植入舟状骨。结果 经采用该骨膜瓣治疗2例,随访2年以上,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由于锁骨位置浅表,结构薄弱,发病率高,伤后影响外观和活动功能.临床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一.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经皮闭合穿钉治疗锁骨骨折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5年3月~1998年2月笔者应用中山振华电器厂生产的DD880、220V、50HZ、4.5W的空气加压泵,将之与血压计气囊袖带进气管连接,放置于手部(手部骨折者禁用)。运用间歇性局部加压,其压力峰值为67.5~75mmHg(1mmHg=0.133kPa),频率为15~18次分,连续1小时,每天两次,可促进上肢消肿。对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前期病人(手部骨筋膜综合征病人禁用),如出现前臂肿胀、压痛、被动牵动痛,未出现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感觉、颜色变化者,可予连续性手背静脉泵应用,以促进静脉回流,筋膜室内容物肿胀消退,降低骨筋膜室压力,达到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7例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巨细胞瘤患者,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49岁;临床与影像学资料齐全。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7例脊柱巨细胞肿瘤患者中颈椎5例,胸椎7例,腰椎2例,骶椎3例;14例仅累及1个椎体,3,例累及2个椎体。本组患者X线片示:11例表现为椎体溶骨性破坏并具一定的膨胀性,6例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CT示:椎体破坏区无骨性成分存留。MRI示:T1 WI为较均匀中至低信号,T2 WI为较均匀高信号,病灶部分呈良性的硬化骨边缘,部分终板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脊柱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同于四肢巨细胞瘤,瘤内无孵确骨性成分存留;可分为膨胀型和压缩型,兼有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应与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浆细胞瘤患者。均摄X线脊柱平片和CT扫描。影像学重点分析肿瘤形态学、病灶密度、发生部位、椎管和软组织的变化。结果12例中有5例发生于颈椎,4例发生于胸椎,1例发生于腰椎,2例发生于骶椎。5例病变位于椎体,3例位于脊柱附件,4例同时累及椎体和附件。CT表现为椎体内线状骨小梁残留和终板皱褶样的骨破坏,肿瘤均匀强化。椎体不完全破坏5例,椎体完全破坏4例,椎体塌陷3例。结论脊柱浆细胞瘤单发多见,位于颈、胸椎为主,CT表现为瘤体内线状骨小梁残存和终板呈皱褶样改变。鉴别诊断包括单发血管瘤,转移瘤和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保髋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行旋股外侧动静脉主干及分支血管束植入,股骨头清创、减压及植骨修复术。结果:随访2~5年,31例获得临床骨性愈合;5例出现股骨头塌陷、颈缩短。关节炎加重;2例术后伤口感染;1例内固定不可靠。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通过多组血管束植入股骨头修整与再造术,79.5%的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谢昀  陈振光  苏奇  佘焕群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5):255-256,262
目的 为踝足部的复合组织缺损提供一期修复术式。方法 4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动脉来源、走行、分支、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 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起自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浅支起自足度内侧动脉。上述四动脉在走行中分别发出若干皮支、肌支和骨膜支支配足底内侧区各解剖学结构,且相互间形成广泛、恒定的吻合,可形成带血管蒂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结论 带血管蒂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可转位一期修复踝足部的复合组织缺损。其优点在于血管解剖恒定、转位灵活、不牺牲主要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