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基础是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AMID、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a,UA).NSTEAMI和UA统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其发病是血栓不完全堵塞血管所致.NSTE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或心肌缺血事件)的概率在不同患者中差别很大,因此,对其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做出快速准确的预测,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相似文献   
2.
斑块的不稳定、破裂与血栓形成是贯穿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过程的主要矛盾。许多患者临床症状各异,但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STEMI的抗栓治疗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等。然而,随着抗栓治疗的发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出血事件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在出血相关临床研究中,出血事件的定义各不相同,导致了比较不同临床研究结果时缺乏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氯吡格雷75mg/d及氯吡格雷75mg/d加阿司匹林10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2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A组(阿司匹林组)67例,首剂150mg/d,而后100mg/d;B组(氯吡格雷组)68例,首剂300mg/d,而后75gm/d;C组(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组)67例,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随访2年,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抗炎症因子,改善心功能及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住院期间及随访2年中均能降低心脑事件发生,但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心绞痛(AP),心律失常,心力衰竭(HF)发生危险C组优于B组(但P>0.05),优于A组(P<0.05),而B组优于A组(但P>0.05);随访2年中,复发性AP,再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律失常、HF、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CI/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等,C组明显比A组减少(P<0.05).同时,3组治疗6周后,P-选择素、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C组在降低上述5项炎症物作用优于B组(P<0.05),优于A组(P<0.05);B组作用优于A组,但P>0.05.3组治疗6周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3组P均<0.01),上述3项指标改善C组优于A组(P<0.05)和B组(P>0.05),B组优于A组(但P>0.05);同时3组治疗1年和2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颈内动脉(ICA)的IMT和颈总动脉(CCA)的IMT(P均<0.05~0.01),上述作用C组优于A组(P<0.05)和B组(P<0.05),而B组优于A组(但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ACS早期应用氯吡格雷75mg/d或氯吡格雷75mg/d加阿司匹林100mg/d且一直用2年,能明显减少住院和随访期心脑事件发生,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收缩/舒张功能,减少ICA/CCAIMT,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免疫磁性分离法纯化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是目前实验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核心内容。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实验动物学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对造血干细胞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造血干细胞目前在形态还不能与淋巴细胞分开,故早期对造血干细胞的性能研究是在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多是在对其分离纯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细胞表面CD34抗原是分子量为110~120KD的高度糖基化Ⅰ型膜蛋白,是目前公认的一个造血干祖细胞标志,利用免疫磁珠(MACS)或流式细胞仪分离出CD34阳性细胞及其亚群可得到较纯的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5.
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 γ射线5Gy、10Gy、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照射后48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照射后48h及120h用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检测照射后心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照射组LDH浓度明显高于未照射组,且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照射后48h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凋亡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均提示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活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照射后120h照射组活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照射剂量相关。结论60Co γ射线单剂量照射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降低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HGF处理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HGF处理的照射组在照射前3 h用终浓度为40ng/ml的HGF孵育.在照射后48 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3)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 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P<0.05).照射后96 h、感染AdGFP后48 h,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较单纯照射组增强(P<0.01).结论 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HGF可部分逆转60Coγ射线对心肌细胞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共3765例(男性2661例,女性1104例),收集患者各类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数据.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分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D传统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女性发病年龄迟于男性,且合并CHD传统危险因素多;女性随年龄增长,吸烟的比例下降,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升高.男性患者中,吸烟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2)性别间比较的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糖尿病可显著增加女性罹患CHD的风险(OR=2.05,95%CI:1.49~ 2.81,P<0.001),而吸烟则可明显增加男性罹患CHD的风险(OR=9.27,95%CI:7.68~11.19,P<0.001).(3)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管狭窄程度加重;而男性冠脉病变程度无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的CHD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似对女性冠脉病变的影响较大,而吸烟则对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xendin-4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旁分泌细胞因子的机制.方法 混合酶消化法提取和培养SD大鼠腹股沟处的脂肪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有或无Exendin-4处理后的第4代ADSCs表面标记物,MTT法绘制0、1、5、10、20 nm/L不同浓度Exendin-4下的ADSCs生长曲线;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Exendin-4处理12h后bFGF、VEGF、HGF、IGF-1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Exendin-4对于Akt通路的作用.同时添加通路阻断剂LY-294002,使用ELISA检测Akt通路阻断后Exendin-4对于旁分泌蛋白的影响.结果 分离培养的ADSCs高表达CD29、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并且能够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点.Exendin-4处理后,不仅不会改变ADSCs的表型,还能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ADSCs在体外增殖(P<0.05).不同浓度Exendin-4处理ADSCs 12 h后,旁分泌蛋白bFGF、VEGF、HGF、IGF-1的表达量逐渐提高,其中10 nm/LEx-4处理12 h可能为最佳处理浓度(P<0.05).Western blotting和qPCR提示Exendin-4能够显著提高胞内Akt的磷酸化水平,而给予LY-294002后,磷酸化Akt表达减弱,同时ADSCs培养液上清中bFGF、VEGF、HGF、IGF-1的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短暂Exendin-4处理不会改变ADSCs表型,但能加强细胞的增殖能力,且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干细胞旁分泌细胞因子bFGF、VEGF、HGF、IGF-1.10 nm/L可能为Exendin-4最适促旁分泌浓度,其扩大干细胞旁分泌的机制部分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介导.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为人类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靶细胞或机体,一直是人们渴望解决的问题。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属细小病毒科,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真核病毒,在高效转导、稳定表达方面具有其他病毒载体所没有的优越性。在为人类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理想载体的研究,AAV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其他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腺相关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为人类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将外源基因高效导人靶细胞或机体,一直是人们渴望解决的问题。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属细小病毒科,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真核病毒,在高效转导、稳定表达方面具有其他病毒载体所没有的优越性。在为人类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理想载体的研究中,AAV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