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手术时间间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LC的序贯治疗.ERCP术后,其中28例2~4d后行LC(A组),28例5~14 d后行LC(B组).对两组患者的LC术前血淀粉酶水平、LC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总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t=--5.970,P<0.05; t=-4.304,P< 0.05).LC术前血淀粉酶水平、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在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ERCP与LC的最佳时间间隔可能是2~4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SAP组、GBE干预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方法建立SAP动物模型。GBE治疗组于建模后5 min将GBE溶液通过股静脉给药。SO组和SAP组注入同样量的生理盐水。检测3组6、12、24 h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及胰腺组织NO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i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GBE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6、12 h均显著低于SAP组,但在24 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与SAP组无显著差异;GBE组在6 h时血清及胰腺组织NO水平、12 h时胰腺NO水平较SAP组低,但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无显著差异;6 h时GBE组iNOS mRNA表达较SAP组低(P<0.05);12、24 h时SAP组与GBE组iNOS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E在SAP早期可能通过抑制iNOS mRNA表达而降低NO水平,对胰腺组织起保护作用;但随着病程进展,这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甲状腺为高频超声脉冲声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的应用对象,探讨ARFI技术的可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被测者呼吸、取样框靠近颈动脉处、探头加压、探头倾斜、横切、取样框的深度等因素对ARFI值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测量次数ARFI值均值间的差异,探求最佳的重复测量次数。方法 2名资历相同的超声医生对随机抽取的30名正常甲状腺受试者进行重复测值,行一致性检验;对2名受试者的左侧甲状腺进行一系列分组设计的测量,评价各个因素对ARFI值的影响;对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行结节及非结节部位的ARFI测值,重复测量5次以上,分为3组:前3次测量数值的均数、前5次测量的均数及所有测量次数的均数,结合术后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高频探头ARFI技术的重复性、一致性较好;探头加压、横切、倾斜、取样框靠近颈动脉搏动处及深度对ARFI值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屏气对ARFI值差异无显著性;对甲状腺非结节部位的测量只需3次,对可疑恶性结节需重复测量5次及以上。结论只有规范、合理地应用ARFI技术才能正确地反映甲状腺及甲状腺结节的软硬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米福汀在晚期胃癌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化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9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于化疗前予阿米福汀,同时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37例予FOLFOX4方案化疗.每4周重复1次,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42.86%(18/42),对照组有效率35.14%(1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降低、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和末梢神经炎)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4.29%和35.14%(P=0.01).结论 阿米福汀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较单用FOLFOX4方案,患者不良反应轻,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非职业性铅中毒临床特征。方法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非职业性铅中毒患者共14例,分析其铅中毒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结果铅中毒腹痛表现形式多样,易被误诊。中草药及生活接触是常见的铅中毒原因。脱离铅接触及依地酸二钠钙静脉驱铅治疗有良好效果。结论要提高对非职业性铅中毒的认识。对不明原因腹痛应考虑铅中毒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水通道1蛋白(AQ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89例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及同期21例胃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AQP1的表达、细胞凋亡情况及微血管密度.同时分析AQP1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AQP1阳性表达者仅2例(9.5%),胃癌组AQP1阳性表达者61例(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中伴淋巴结转移者AQ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AQP1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AQP1阳性表达者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AQP1阴性表达者(P<0.05).AQP1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AQP1阴性表达者(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QP1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AQP1的高表达与胃癌恶性进展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肿瘤血管形成;AQP1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水通道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1(aquaporin-1,AQP1)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透性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1-2].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AQ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旨在探讨AQP-1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癌患者术后发生韦尼克脑病(WE)的发病特点、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1489例胃癌患者并发WE的临床资料.结果:1489例胃癌患者中并发WE 10例(0.67%).10例WE患者禁食距发病时间平均18.5 d(10 ~ 36 d).发病前3~4 d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WE发病表现为嗜睡7例,逆行性遗忘6例,定向力障碍5例,浅昏迷4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4例,眼震颤4例,共济失调4例.经治疗10例患者均痊愈,l例患者遗留逆行性遗忘.结论:重视胃癌术后WE的诊断.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是预防及治疗WE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