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玮  李健  张叶丽  孙颖  马瑾  胡梅洁 《胃肠病学》2010,15(12):725-728
背景:pS2/TFF1蛋白属于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胃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类小分子多肽物质,研究pS2/TFF1蛋白可能为胃癌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目的:观察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7例异型增生、46例胃癌和30名健康志愿者胃黏膜组织中pS2/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00%、93.3%、82.9%、78.0%、62.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后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2/TFF1蛋白表达降低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董鲁英  胡梅洁 《上海医药》2001,22(6):276-277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奥曲肽和洛赛克联合应用,连用3天;对照组22例,垂体后叶素和洛赛克联合应用,连用3天.观察胃管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有无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有无恢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6.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曲肽和洛赛克联合应用止血效果佳,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 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 h或24、48和72 h,以不加药细胞作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KN-45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SGC-7901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构.结论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肠上皮细胞功能不仅由神经分泌系统调节,且有免疫活性细胞和许多因子参与。免疫活性细胞如T、B淋巴细胞、颗粒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紧靠上皮及神经纤维,提示有某种功能上的联系。免疫活性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系列化学递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肠上皮。 上皮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花粉蛋白(TCS)与5-氟尿嘧啶(5-Fu)对胃中分化腺癌细胞株(SGC-7901)及其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的杀伤作用.方法将PBLC和SGC-7901细胞株分别以105/孔细胞铺入96孔培养板,PBLC孔另加植物凝集素1μg/孔,培养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CS(0,0.5,5,50μg/mL).选用传统化疗药物5-Fu替代TCS,终浓度分别为0,5,50,500μg/mL,共孵育72h,洗弃药液,用MTT法计算杀菌率(%)=(1-OD570实验孔/OD570对照孔)×100%结果TCS在各浓度水平上对PBLC的杀伤率分别为1.51%±0.55%,3.29%±2.11%,5.18%±3.61%,3.46%±0.73%,对SGC-7901细胞株杀伤率分别为5.52%±3.35%,20.61%±5.65%,24.67%±4.84%,38.18%±0.55%;5-Fu对PBLC杀伤率1.51%±0.55%,23.96%±20.15%,18.79%±13.51%,20.50%±13.15%(P<0.05),对SGC7901细胞株杀伤率分别为4.34%±3.67%,35.39%±5.60%,44.49%±2.17%,61.38%±8.95%,显示TCS在各浓度水平上对PBLC无明显杀伤作用(P>0.05),而5-Fu在各浓度水平上对PBLC和SGC-7901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TCS对胃腺癌细胞株有显著的杀伤率,但对正常的细胞无杀伤率,TCS的毒性可能少于其他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是幽门螺杆菌以外致消化性溃疡的另一种重要原因。此研究目的是确定服用NSAIDs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诊断的上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以及Hp感染对NSAIDs胃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富士能电子分光内镜技术(FIC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9例,共116处病灶,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将其分为6型(Ⅰ~Ⅲ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清晰,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Ⅳ~Ⅵ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并行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将分型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FICE放大内镜对腺管开口分型的诊断优于常规放大内镜(P< 0.01);FICE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图像相比,能更清晰显示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P< 0.01),两者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黏膜腺管开口规则清楚的病灶中(Ⅰ~Ⅲ型)均未发现癌变,仅有1例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及癌变均集中于胃黏膜腺管开口不规则模糊病灶中(Ⅳ~Ⅵ型).结论: 利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能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吉  顾玮  孙颖  李健  胡梅洁 《胃肠病学》2008,13(9):540-543
背景:化疗药物可杀灭或抑制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同时亦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分析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实施化疗和综合治疗。目的:探讨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63例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入选,化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设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化疗前CD3^+、CD4^+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1周胃癌患者CD3^+、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3周,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与化疗前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68.3%)和骨髓抑制(46.0%)。结论:胃癌患者在短期化疗后出现的免疫功能抑制需3周以上才能明显恢复。应于化疗早期使用免疫增强调节剂,以利于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具有恶变倾向,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和调控.在胃癌癌前病变的形成过程中,饮食和环境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及其癌变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无创、标准化等特点,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该文针对基因与蛋白水平中近期研究较多的4种胃癌相关的血清标志物(E-cadherin、Runx3、hGC-1和VEGF家族的三个亚型)作一综述,并分析其对于诊断早期胃癌、监测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