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38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function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In the present study,proteasome inhibitor Z-Ile-Glu(OtBu)-Ala-Leucinal(PSI)was used to inhibit the function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in PC12 cells to simulate Parkinson’s disease.Oxidatively modifi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to determin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24 hours of 10μmol/L PSI-treatment in PC12 cells simulate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kinson’s disease:neuronal degeneration and eosinophilic inclusion formation in neurons.In PSI-treated PC12 cells,three oxidative proteins and a molecular chaperone family member were detected:chaperonin containing t-complex polypeptide 1 subunit 3,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58,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emonstrate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a molecule family in a cell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duced with PSI.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定蛋白酶体抑制剂(PSI)处理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中发生氧化修饰的蛋白质;从蛋白质水平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本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PC12细胞孵育24h后,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的PSI(以DMSO溶解),对照组加入DMSO,继续孵育24h后进行研究.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和溴化乙啶(EB)染色检测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内包含体的形成.采用2D凝胶电泳、质谱鉴定与Western blo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PD细胞模型中筛选氧化修饰的蛋白质.结果 在实验组中,MTT法检测显示细胞存活率降至85.46%±1.75%(对照组设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和EB染色显示早期凋亡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2.41%±3.61%(P<0.05);HE染色可见胞浆内嗜酸性包含体的形成.经2D Evolution软件对Western blot图像及考染的制备胶图像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氧化水平显著升高的蛋白点有40个,其中13个蛋白点被质谱鉴定出来,其中3个蛋白点为分子伴侣家族成员:含TCPI的伴侣素亚单位3、葡萄糖调节蛋白58及热休克蛋白700结论首次在PD细胞模型中发现分子伴侣家族蛋白的氧化修饰,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帕金森病模型中的3种新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进行研究,以期发现PD发病机制中的新蛋白.方法 建立MPP 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并提取细胞总蛋白,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1GE)进行蛋白样品标记与分离,应用DeCyder软件分析蛋白质差异表达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3种可能同PD发病相关但在有关PD研究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的新蛋白质,他们分别足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MPPs,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蛋白NAC和与免疫炎症相关的蛋白gc1qBP.结论 这些新发现蛋白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2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404例健康对照人群.以rs1875796为遗传标记,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PARγ基因rs1875796的个体基因型.结果 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rs1875796的C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2=9.113,P=0.003,OR=2.211,95%CI 1.321~3.700),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rsl875796位点的CC+C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8.032,P=0.005,OR=2.404,95%CI 1.310~4.411),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两组间仍有显著性差异(P=0.006).而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rs1875796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PPARγ基因可能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PARγ gene and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227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cruited into this study, and 404 healthy people were as controls. SNP rs1875796,a C to T base change located in intron 4 of the gene,was used as a genetic marker. PCR-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genotype rs 1875796 ( Hha I site). Results The frequcncy of allele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controls(χ~2 =9. 113,P =0. 003,OR =2.211,95% CI 1. 321~3.700). And the frequcncy of genotype CC + C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controls(χ~2 = 8.032,P = 0.005,OR =2.404, 95% CI 1.310~4.411). Multiple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was still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ing 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frequency of allele C,and genotype CC + CT showed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male patients and control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PARγ gene is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etiology of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female Chinese.  相似文献   
5.
遗传学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是其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材料和方法 纯系大耳白兔63只,体重1.6~2.9kg。其中正常对照组16只,饲养50天处死取脑、脊髓;模型组47只,3%戊巴比钠溶液1ml/kg,兔耳静脉麻醉后取侧卧位,于后颈部剪毛消毒后,使兔头部尽量屈曲向前胸部,左手摸到第一颈椎(环椎)上方凹陷处(枕骨大孔),右手取7号短腰穿针剌入皮下后,再找到上述凹陷处正中线上顺免嘴方向剌入1.0~1.5cm 至抵抗消失,立刻拔出针心,有脑脊液流出后,20%高岭土(Kaolin)灭菌混悬液(上海五四化学制剂厂出品),0.3~0.5ml 或按0.1ml/kg 稍缓慢注入小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rxⅡ在实验性帕金森病发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istar大鼠6-OHDA右侧内侧前脑束定位注射,制备实验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在4W后分别进行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的纹状体定位分离,脑蛋白质提取,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DIGE)。通过Decyaer^TM分析软件进行蛋白变化比对,其中AV Ratio〉1.2或〈1.2,配对t检验P〈0.05为有意义的蛋白点意义,针对发现的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DIGE分析发现表达明显提高的一个差异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确认为PrxⅡ。结论PrxⅡ在纹状体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其在氧化应激后的帕金森病中发挥雷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用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及表达报告基因GF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基因治疗通用型 AAV载体并检测它转导外源基因作用。方法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出p SSV9int-质粒中的 AAV病毒 Rep和 Cap基因元件后 ,插入了重组腺病毒专用穿梭质粒 -p ACCMVp L p A的含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 (MCS)和多聚腺苷酸信号 (Poly A)的表达盒 ,构建了重组 AAV通用载体质粒 p SSHG-CMV。在该质粒 MCS插入 GFP基因后 ,我们使用 p SSHG-CMV-GFP、p GF14 0和 p AAV/Ad 3种质粒共转染 2 93包装细胞 ,制备 GFP重组 AAV,应用斑点杂交实验检测重组病毒滴度度 ,并将该病毒感染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 ,荧光显微镜观察 GFP表达。结果 重组 AAV的滴度在浓缩前可达 2× 10 11,浓缩后可达 2× 10 13 ,表明成功的构建了重组 AAV载体 ,插入外源基因 GFP后 ,在包装病毒和辅助质粒的联合作用下 ,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重组AAV。感染了重组 GFP-AAV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了明显的 GFP荧光。结论 本文构建的重组 AAV通用载体 p SSHG-CMV,可转导外源基因 ,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PSI诱导PC12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方法取进入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孵育24h后,加入PSI(终浓度10μmol/L),分别于给药后3、6、9、12、24、48、72、96、120h取出细胞并甩片固定,行HE染色及α—synucle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变化。结果HE染色:PSI作用6h后,PC12细胞胞浆呈现嗜伊红染色,胞体变大;至12h可见明显的嗜伊红聚集的核心;24h后,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形成了核旁嗜伊红球状包涵体;其后,胞核及胞浆逐渐缺失,于120h仅余聚集的嗜伊红球状包涵体。免疫组化染色:PSI作用3h后,可见到散在于整个胞浆的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颗粒;6h后,细胞明显增大,胞浆中颗粒增多;12h后,颗粒聚集更加明显,形成明显的聚集中心;24h后,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形成了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的球状包涵体;随时间延长,胞核及胞浆逐渐缺失,至120h仅见固缩的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球状包涵体。结论PSI作用于PC12细胞,早期出现散在于胞浆中的嗜酸性和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的点状颗粒,然后这些颗粒进一步在核旁聚集,形成聚集中心,最后形成固缩的包涵体.细胞外包涵体可独立存在。这种包涵体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以人类PD为代表的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包涵体非常相似,可以作为研究包涵体相关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绘制基础状态下PC12细胞氧化蛋白质的表达谱,期望为以PC12细胞为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D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氧化修饰的蛋白点,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出被氧化的蛋白质。结果PC12细胞总蛋白中共有91个蛋白点发生氧化修饰,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出19个氧化蛋白质。结论处于基础状态的PC12细胞存在蛋白质的氧化修饰,可以为病理条件下的氧化损伤研究提供可靠的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