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7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4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中间入路组,3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侧方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侧方入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评价分析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越性。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腹率与侧方入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间入路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与侧方入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中转开腹率、增加清扫淋巴结个数,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05例阻塞性黄疸进行PTCD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胆道感染、胆漏、导管堵塞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置人等。结论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方法,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Ⅰ,PrxⅠ)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rxⅠ蛋白的表达.于大鼠肝癌模型进一步观察PrxⅠ蛋白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癌栓形成过程中Prx Ⅰ蛋白其阳性表达率的改变.临床随访4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与Prx Ⅰ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肝癌原发灶组织的Prx 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栓组织的表达阳性率(70%比15%,P<0.05),蛋白印迹结果 显示PrxⅠ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具有相同趋势,条带光度平均值在原发灶和癌栓组分别为1534.2和735.6(P<0.01).大鼠肝癌模型汇管区肝癌组织在4、8、12、16、20、24周时,PrxⅠ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0%、75%、65%、40%、20%,存在显著差异(P<0.01).临床随访资料显示:原发灶PrxⅠ蛋白表达阳性组的门静脉癌栓患者(28例),其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6.3个月)明显晚于PrxⅠ蛋白表达阴性组(12例)患者的时间(3.7个月).结论 肝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存在PrxⅠ蛋白的低度表达;PrxⅠ蛋白的表达与癌栓患者术后复发存在密切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eroxiredoxin 1 (Prx 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Prx 1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Immunohisto 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protein in 40 patients with HCC with PVTT. Experiments on Sprague Dawley (SD) rat hepatoma model were further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rx 1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 to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urrence and positive rate of Prx 1.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rx 1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than in tumor thrombosis samples (P<0.01).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rx 1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umor thrombosis. Western blotting confirmed a same trend in the level of Prx 1, the average luminosity of the blots were 1534.2 and 735.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 rat hepatoma model, the 4, 8, 12, 16, 20 and 24-week positive rates of Prx 1 in liver tumor tissues were 60%, 80%, 75% ,65%, 40% and 25% respectively. Clinical outcomes showed that the time to firs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Prx 1 in the primary tumor 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6. 3 vs 3. 7 months, P<0. 01). Conclusions Prx 1 protein was down-regulated in HCC with PVT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and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10.
近期的干细胞研究提示门静脉癌栓(PVTT)可能与肝癌干细胞在门静脉微环境诱导下的定向转移有关,肝癌干细胞脱离原发病灶,外渗到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的生成或细胞内渗,从而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通过趋化作用迁移到特定的门静脉内皮黏附,归巢到特定的微环境,形成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