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利卡汀序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利卡汀肝动脉灌注序贯联合常规TACE治疗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利卡汀肝动脉灌注剂量为27.75MBq/kg,常规TACE方案为吡柔比星和碘化油适量混合乳化行动脉化疗栓塞,并辅以适量聚乙烯醇颗粒强化栓塞.结果 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缓解率达到69.3%,疾病控制率则为100%;3个月疾病缓解率为69.3%,疾病控制率为84.6%;6个月疾病缓解率为61.5%,疾病控制率为76.9%;9个月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0%和80%.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达到100%,1年、2年预测生存率分别为68%、45%.术后1个月患者肝肾功能、血象等指标同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黄疸、消化道出血及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利卡汀序贯联合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与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患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方法为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行动脉造影,观察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确认其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化碘油混悬液进行栓塞,直至透视观察瘤体周边碘油沉积完全.随访截止2012年9月,观察患者瘤体体积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所有患者术前造影动脉期即可见团块状或爆米花样染色,持续至延迟期仍可见,呈“早出晚归,树上挂果”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症状缓解.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为外科手术切除之外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相关并发症护理。方法对23例术后内漏、肾功能不全、胸腔积液、切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实施了具体监测内容及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术后并发症,22例经对症监测治疗及恰当护理好转及痊愈,1例内漏未愈,病情稳定。结论只有正视并发症,给予恰当护理,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危重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支架入路过于迂曲放置不成功,18例成功置入腔内覆膜支架(其中5例发生内漏),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危重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效果好;术中根据内膜实际受累的范围锚定支架位置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Maddison首次应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减少全脾栓塞所致严重并发症,Spigos等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HCC根治术后患者68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对照组)和术后接受三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28例(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均于术后1~2月给予首次预防性TACE,此后每隔2~4个月重复一次,总共三次。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对比分析两组间1、2、3年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HCC根治术后,对照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7.5%、65.0%、67.5%。研究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7.1%、25.0%、28.6%。统计学分析研究组1、2、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所有患者TACE术后副反应较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HCC根治术后给予三次预防性TACE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肝癌患者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下肢缺血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h-bFGF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30只实验兔,建立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为治疗组,分别经肌肉局部注射rh-bFGF2.5μg,5μg,10μg,20μg。行血管造影、毛细血管密度、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下肢动脉造影:D、E组侧支血管数均多于对照组及B、C组(P〈0.05)。2.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D、E组较对照组和B、C组增高(P〈0.05)。3.病理学观察:D、E组血管生成较A、B、C组多。结论应用实验剂量rh-bFGF治疗肢体缺血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随着rh-bFGF剂量的增加而增强,rh-bFGF治疗肢体缺血的最佳剂量为10μg。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与单独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TH)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立至2021年12月31日有关对比TIPS联合GCVE(试验组)与单独TIPS(对照组)治疗肝硬化PTH伴UGH疗效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7篇,总样本量为1 486例,包括试验组803例、对照组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再次出血率[RR=0.32,95%CI(0.24,0.42),P<0.000 01]、支架闭塞或狭窄率[RR=0.59,95%CI (0.39,0.89),P=0.01]及肝性脑病发生率[RR=0.54,95%CI(0.40,0.75),P=0.002]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TIPS联合GCVE可有效降低肝硬化PHT伴UGH患者中远期再次出血率、支架闭塞或狭窄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CT导引经皮纳米刀消融猪肝组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头成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3),全身麻醉下将NanoKnife纳米刀双针电极经CT导引穿刺至肝脏肝门区及肝脏近胆囊处,依标准参数进行消融.术后2h、2d、7d、14 d取材作生化、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实验过程均顺利,未出现出血、感染、气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实验猪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生化指标检测提示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出现一过性升高,消融后14 d逐渐恢复正常;病理学检查提示消融后2d内消融区细胞完全死亡,血管内皮轻度损伤,2d后产生再次内皮化,14 d后平滑肌细胞重新长入.结论 纳米刀消融邻近肝门大血管、胆管、胆囊的猪肝脏组织是安全可行的,为纳米刀技术临床应用提供了大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