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主因头皮多发结节和囊肿渐增大、增多35年,于2013年10月14日就诊。患者于1978年9月起枕部出现一粟粒大小的肤色结节,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及处理。此后结节逐渐增大至绿豆大小,且头顶部出现类似结节,无破溃、糜烂、渗出,无明显痒痛。于1981年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皮下囊肿,未予处理。此后头皮结节缓慢增多、增大。自1997年起,皮损生长较前加快,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真菌荧光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和美蓝染色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皮肤科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均于皮损处取3份标本,同时行荧光染色、PAS染色和美蓝染色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中,荧光染色阳性98例,PAS染色阳性91例,美蓝染色阳性93例,三者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荧光染色、PAS染色和美蓝染色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美蓝染色法操作简单,对于初学者易于常握,且成本较低,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 LTR1)蛋白的羧基端核定位序列以及CYSLTR1刺激剂和拮抗剂对其核转位过程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Cys LTR1野生型重组质粒p EGFP-C1/CYSLTR1WT、含NLS序列的重组质粒p EGFP-C1/NLS及其突变型重组质粒p EGFP-C1/CYSLTR1-d NLS和p EGFP-C1/CYSLTR1-r NLS,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24h、48h、72h时,以及分别加入Cys LTR1刺激剂LTD4或其选择性拮抗剂MK571后Cys LTR1的核转位情况。结果 p EGFP-C1/CYSLTR1WT和p EGFP-C1/NLS在细胞核内的荧光强度增加与转染时间呈正相关,其细胞核内荧光强度占细胞内总荧光强度的比率与p EGFP-C1/CYSLTR1-d NLS和p EGFP-C1/CYSLTR1-r NLS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入刺激剂LTD4后,也得到同样结果;加入选择性拮抗剂MK571后,p EGFP-C1/CYSLTR1WT在细胞核内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其细胞核内荧光强度占细胞内总荧光强度的比率与p EGFP-C1/NLS、p EGFP-C1/CYSLTR1-d NLS和p EGFP-C1/CYSLTR1-r NLS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ys LTR1中的羧基端序列RKHSLSSVTYVPRKK是一个重要的核转位序列,在Cys LTR1刺激剂LTD4可促进Cys LTR1发生核转位,其选择性拮抗剂MK571可阻断其发生核转位。  相似文献   
4.
62岁女性患者,右侧乳头及周围暗红斑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及周围呈环状分布的红褐色结痂,基底部暗红色。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颗粒层呈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扁平苔藓。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9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3.8岁,6例皮损位于上肢,1例位于胸部,1例位于足跟部,1例位于肩部。肿瘤直径1 cm者4例,1~5 cm者5例。病理特征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真皮内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增生,可见细胞异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患者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及上皮膜抗原(EMA)表达阳性,3例患者CD34表达阳性。所有患者均在外科行手术切除,6例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6例患者随访24.8个月复发4例。  相似文献   
6.
51岁女性患者,双手背结节逐渐增多伴压痛10年,否认关节痛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学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组织细胞形成的栅栏状肉芽肿,中央可见胶原纤维变性。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RF)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 (ASO)阴性,血尿酸值正常,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自身抗体谱阴性。结合临床诊断:结节型环状肉芽肿。给予沙利度胺口服及皮损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皮损大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主因躯干、双上肢红斑2年,于2010年8月7日就诊。患者2年前面部、躯干双上肢开始出现红斑,并进行性增多,偶伴瘙痒。皮损遇热或进食辛辣食物加重。无关节肿痛、口腔溃疡、皮肤黏膜出血、吞咽困难等不适。平素体健,无酗酒史。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院外多次诊断"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部分皮损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9岁,主诉双上睑下垂、黄斑伴口唇肿胀10年,于2010年5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双眼睑及口唇正常.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睑反复水肿,开始时每次发作约2~3d后消退,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过敏,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眼睑水肿仍反复发作.约半年后水肿不能自行消退,双上睑皮肤逐渐变薄,上睑下垂,睑内侧出现界限清楚的黄色斑块,同时口唇轻度肿胀,无明显自觉症状,视力无异常变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随年龄增长,双上睑皮肤明显变薄,可见皮下毛细血管,其上黄色斑块逐渐增大且高出皮面;口唇明显肿胀,以上唇明显,微笑时口唇明显外翻.患者系足月顺产,一般情况良好,智力正常,近年在外地打工,无特殊不良嗜好.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特殊遗传疾病病史.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IL-2)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和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cTc)、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的分化,在抗感染与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L-2缺乏引起Treg-IL-2轴紊乱破坏外周免疫耐受稳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小剂量IL-2治疗SLE在国内外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IL-2在SLE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口腔溃疡2年,反复发热2个月,黑便5 d,生殖器溃疡2 d,于2009年10月13日入我院消化科.患者于2007年10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外用"意可贴"二三天后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