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前 ,许多精神疾病病因和精神症状产生的机制仍然未明 ,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惑。本文根据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和精神药理学等方面的有关进展 ,结合临床体会 ,试图对阳性精神症状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概述如下。1 突触重组概念突触重组是指当脑部某一部分神经元受损或死亡 (凋亡或坏死 )时 ,另一部分存活神经元的轴突侧枝出现异常生长 (苔样萌生 ) ,以取代死亡神经元及其末梢并形成新的突触连接 ,使原来的神经回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 ,有可能是神经组织的一种生理性适应 ,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导致某些神经功能障碍 (精神症状 )产生。2 …  相似文献   
2.
妇女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临床特征在许多方面与男性不同,现就BD在流行病学、现象学、病程和结局、共患病等方面的性别差别以及妇女BD与生殖周期的关系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药在临床治疗中,经常出现剂量相同而血药浓度和疗效有着很大的差异。引起人体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原因,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5.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发育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新的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的学说相继出现,其中神经发育学说(neurodevelopmental theory)受到较多的注意。这一学说的要素是围产期或更早阶段脑损伤所招致的脑结构改变和脑功能易伤性,及至神经发育成熟,方始出现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6.
如今一些作家和影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杀,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尽管他们在结束自己生命以前曾遭遇过不幸或精神创伤,但轻性抑郁症可能是他们发生自杀的原因。 轻性抑郁症通常缓慢起病,抑郁的严重程度较轻,无力症状明显,反映在脑力和躯体两方面,患者感到疲惫不堪,精疲力蝎,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头发中23种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对自杀行为临床评估的精确性。方法:对既往有自杀行为的3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再评估,并与临床评估相比较。结果:入院时对曾经计划的自杀方法及自杀家族史的记录的正确率为50.0%,在1个月后对自杀行为再评定者为42.3%。护理记录对既往自杀行为、最危险的自杀时间方法及损害程度的描述均低于50.0%。出院记录对过去和当前自杀行为和意念的记录非常不充分,出院记录中对自杀的评估与疗效和住院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半定式检查记录工具的应用,可以改善自杀行为的文件记录和监测,现有记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临床出院记录应更为精确地记录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以来,我院用脑立体定向术给67例精神病患者作了精神外科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其中8例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情况和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听幻觉,且用过3类(酚塞嗪类、氯氮平类、丁酰苯类或其它类)、4种有效剂量和时间(>6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幻听仍不消失,也无明显减轻,其中例1、2有命令性幻听,例3、5、6、7有评议性幻听(例6还伴有假性幻听),例4、8有一般内容的言语性幻听。患者的一般情况见附表。从附表可见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0±5.7岁;病期4~  相似文献   
10.
五羟色胺和抑郁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HT逸入突触间隙后,一方面作用突触前自身受体,反馈性抑制5-HT合成和释放(自身受体对长期用抗抑郁药无敏感性改变),一方面作用突触后5-HT受体,使三磷酸肌醇化合物(Triphosphoin-ositide,TPI)水解为两个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前者在膜中激活C激酶,调节细胞活动,后者在内浆网上动员钙,钙作为“第三信使”激活钙调蛋白激酶,调节细胞活动,Ca~(2 )还激活磷酸化酶使膜恢复正常通透性,回到静息状态,镁通常能激活肌醇-1-磷酸化酶,使肌醇-1-磷酸转化为游离肌醇,后者能合成TP,高浓度游离钙与镁竞争结合并部分抑制肌醇-1-磷酸化酶,肌醇合成抑制,使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