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4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后移植物的成活及发育情况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内路注射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行27眼移植手术。术后定期眼底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1眼移植成功,组织学检查可见移植后移植物可以成部分细胞呈环状生长,可继续发育分层,未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及免疫排斥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要照相可见移植物S-抗原染色阳性。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术后移植物可以成活并继续发育,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注射液在玻璃体手术中辅助剥除玻璃体后皮质的作用。方法行玻璃体切割术病人148例(152只眼),手术中在切除轴心及后段玻璃体后,向玻璃体腔注入40g/L的TA混悬液0.02~0.03mL,使之尽可能与残存玻璃体皮质接触吸附,将黏附TA颗粒的玻璃体皮质切除。结果TA辅助玻璃体切割术中清晰可见TA白色颗粒黏附于残留玻璃体皮质,易于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术后炎症反应轻,未出现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加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TA辅助玻璃体切割术可清晰地显示透明的玻璃体,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巨大裂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视网膜巨大裂孔病人11例(11只眼),其中2例因钝挫伤后视网膜巨大裂孔、周围视网膜在位的病人,给予环扎、巩膜外垫压、冷凝、激光光凝治疗;9例并发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7例玻璃体腔填充硅油,2例注入C3F8气体,5例术中切除晶状体。结果随访3~30个月,2例注入C3F8者分别于术后20d、1.5月又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复位视网膜并注入硅油,其余9例视网膜均在位。1例因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视网膜巨大裂孔无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者,可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如视网膜裂孔边缘卷曲、出现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人35例3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9例9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10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时,所有患眼视力提高,在FFA指导下分次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最终随诊视力0.3~0.4占48.6%,视力≥0.5占28.5%,与治疗前比较97%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患眼视力无改善,无视力下降。3只眼在注药后1~3周眼压先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达到3.1~4.3 kPa,2只眼在注药后第2、3天时出现下方局限性视网膜下小片状出血;3只眼注药后第3天出现前房炎症细胞,积脓1 mm,3只眼均为人工晶体眼,1周内炎症细胞消失。所有病人晶状体未受影响。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RVO引起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部分病人可出现高眼压、黄斑水肿复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后的眼压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接受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138例(1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1d测量眼压,每眼测3次,取平均值。所有患者均接受4mgTA常规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同样方法测量眼压,以后每个月复查1次,随诊半年。以眼压≥21mmHg为眼压升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22只眼眼压升高,占15.94%,其中92.8%的患者高眼压出现在3个月内,治疗后5个月有21只眼恢复到基础水平,有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随访期峰值平均眼压(16.39±4.37)mmHg,注药前平均眼压(14.77±2.80)mmHg,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P=0.004,P〈0.01)有显著差异,按照性别、年龄因素分组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TA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眼压升高较常见,眼压升高多发生于3个月内,注射后至少随诊观察6个月。大多数眼压高的患者眼压能控制到基础水平,极少数患者引起激素性青光眼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硅油取出术及硅油并发症转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症的转归。方法对63例(63眼)行硅油取出,其中角膜带状变性8眼,继发性青光眼6眼,并发性白内障4眼,硅油乳化23眼。结果术后57眼视网膜在位,占90.48%,4眼玻璃体积血,术后角膜带状变性无改变,青光眼眼压得到控制,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结论硅油取出应根据并发症的有无适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常见的眼底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观察到CSC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水平的"墨渍"状,"炊烟"状等不同状态的渗漏[1].二维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显示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脱离反光带等视网膜横截面图像特征[2],但二维OCT只能反映单一视网膜切面,无法提供整个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的RPE脱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 d.原田病误诊CSC4例,患者均为女性,误诊时间分别为1~5 d.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头痛.结果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视网膜复位术.现随访3个月~5年,视网膜在位 4例原田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提高,为0.3~0.8.结论 CSC、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临床上各有其特有的典型体征,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忽略散瞳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2例(34只眼),术前视力0.02~0.50,其中≤ 0.10者27例(29只眼,占93%).裂孔为下方锯齿缘截离者7例(9只眼);其余均为萎缩孔.裂孔位于颞下方15例(15只眼),颞上方6例(6只眼),鼻上方3例(3只眼),鼻下方1例(1只眼).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给予巩膜外环扎、冷凝,19例(20只眼)行视网膜下放液,其中包括7例锯齿缘截离病人.结果 随访3~24个月,34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0.02~0.20.结论 单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但视网膜功能恢复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