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药事管理学》课程自身特点,我们在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打破传统讲授课课型方式,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药学类各专业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能力,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
实施GCP管理规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的意义,分析我国实施GCP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施GCP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概述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的起因,阐明了实施GLP的目的、意义及在保证药品安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实施GLP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是:保证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和人员素质的培训、机构设施与设备、具体工作的规范化等核心内容管理要完善到位;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新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加大GLP的学习、宣传和监督管理;按照GLP的要求,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积极推行GLP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等院校德、智、体、美、劳全面育才不仅体现在“五育”系列课程设置,同样存在于单一课程的“五育”元素的挖掘、融合、贯通。药事管理学作为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与行业发展的时代性联系紧密,不论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有利于在“五育并举”视域下进行课程建设。从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强化“五育”联动性,通过整合协调,合理挖掘与配置“五育”资源,实现课程的聚焦和转型,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谈药学专业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培养过程中要更新实验内容、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加强专题实习、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参与科研实验、开展博士论坛和学术讲座,为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药产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新药研发、上市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各类晋升及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主管中药师等的必考科目。因此,《中药药剂学》教学质量对中药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适应当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中药人才的要求,我院进行了中药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自2004级本科生开始采用新的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7.
章登飞  王凤山  俞娟 《中国药事》2009,23(8):826-828
目的 评价下呼吸道感染中的3种治疗方案所产生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选择374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并分成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阿奇霉素组(A)、左氧氟沙星组(B)和头孢哌酮组(C)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94.08%、96.39%和93.14%;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84%、15.54%和15.66%.结论 左氧氟沙星组(B)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开展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历来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直接关系到中药人才培养质量;它是加强基本动手能力和强化基础的主要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药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通过对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药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药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分析,对我校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